
LVMH集團想要賣掉Marc Jacobs,傳言中的估值只有TOM FORD售價的1/3。
*撰文/包韻
●●
7月25日,據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信源稱,法國奢侈品集團LVMH正與多個買家討論出售旗下時尚品牌Marc Jacobs。
據據路透社與華爾街日報消息,潛在買家包括三家美國品牌管理公司Authentic Brands Group(Reebok所有者)、WHP Global(Vera Wang、G-Star的母公司)與Bluestar Alliance(Scotch&Soda、Hurley、Off-White、Palm Angels的母公司),交易價格可能在10億美元左右。

2024年,彭博社就報道稱,LVMH集團在收到潛在買家的興趣后,與顧問探討該品牌的戰略選擇,盡管該公司拒絕當時的說法。在7月24日剛剛進行的LVMH集團2025上半年財務報告溝通會上,分析師再次向LVMH集團首席財務官Cécile Cabanis提出了剝離表現不佳和非核心業務以簡化其結構的問題,得到的回復為:「這取決于機會。我們不會錯過好的機會,如果我們認為某個品牌不是很好的補充或者我們不適合經營它,我們也不會保留這個品牌。」(相關閱讀:)
01
Marc Jacobs不值錢了嗎?

在時裝界,沒人會否認Marc Jacobs的地位,但他的個人品牌在過去10年里已丟失了光環。也許,這是從2013年11月Marc Jacobs卸任Louis Vuitton女裝創意總監一職開始的。
Marc Jacobs品牌的興衰與Marc Jacobs在LVMH集團的任職有著巨大的關系。而這也離不開一位伯樂和生意拍檔——Robert Duffty。
1984年,Marc Jacobs以畢設獲得了帕森斯設計學院的「年度學生設計獎」,被職業經理人Robert Duffy看中。當時,他21歲,Duffy 28歲。兩人一起創立了設計公司Jacobs Duffy Designs(也就是Marc Jacobs的前身),成為生意拍檔。這后來被看作是Yves Saint Laurent邂逅Pierre Bergé之外時尚行業最偉大的合作之一。

1986年,Marc Jacobs推出了首個Marc Jacobs系列,并在次年獲得了由CFDA授予的Perry Ellis獎,成為有史以來獲得該獎項的最年輕的設計師。在Robert Duffty運作下,兩人于1988年進入Perry Ellis,擔任該品牌的創意總監與首席執行官。1992年,他們雙雙從Perry Ellis離職后,開始全力經營Marc Jacobs。1996年,Robert Duffty游說LVMH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Bernard Arnault投資Marc Jacobs。這場談判持續了8個月,最終LVMH集團于1997年向Marc Jacobs品牌注資了14萬美金,并任命Marc Jacobs為Louis Vuitton創意總監。

事實證明,Bernard Arnault以小博大獲得了不錯的收益。Marc Jacobs通過16年將Louis Vuitton這個箱包品牌一舉變成了巴黎時尚業最具影響力的時裝品牌之一,也讓自己登上了行業巔峰,其個人品牌也隨之飛升。2000年,Marc Jacobs還增設了副線Marc by Marc Jacobs,通過出售更平易近人的商品為品牌帶來了不菲收入。到2006年,Marc Jacobs品牌的年收入預估超過3億美金。截至2011年夏季,Marc Jacobs在60個國家擁有239家零售店,擁有Marc Jacobs、副線Marc by Marc Jacobs、童裝線Little Marc以及Daisy系列香水產品。
2013年,Marc Jacobs離開Louis Vuitton時,他和Robert Duffty將品牌80%股份轉讓給了LVMH集團,但保留各自的工作職能。Bernard Arnault對這個品牌寄予厚望,雄心勃勃地為這個品牌制定了成長目標:在主線年入10億美元的基礎上持續擴大收入,通過兩三年使品牌可以分拆獨立上市。他或許希望通過操控Marc Jacobs上市,復制Michael Kors的成功經驗,同時將其作為自己搶占美國時尚市場的勢力。



Marc Jacobs 2011春夏、2013春夏、2011秋冬系列
伴隨著「上市」藍圖,Marc Jacobs于2015年關閉了副線Marc by Marc Jacobs。彼時,奢侈品行業資深分析師Luca Solca對此評論:「全球成衣市場正在萎縮,更受零售業歡迎的中等價位服裝正在快速成長。合并后的Marc Jacobs放寬了價格范圍,在中檔市場發力變得更容易。如果它想成為下一個Michael Kors,這一步就更有意義了。」事實上,這個副線才是Marc Jacobs的「現金奶牛」,占品牌銷售額的70%。合并前,Marc by Marc Jacobs僅在中國地區就有36家門店,其中12家位于香港,北京有7家,上海5家。
Marc by Marc Jacobs的停運并沒有帶來Marc Jacobs的興旺,反而使奢華的高級時裝Marc Jacobs淪落為Coach、Kate Spade這樣的輕奢品牌。在2015年,Marc Jacobs的新品價格中位數約700元美金,到了2017年已降至350美元。而關店成了被推倒的多米諾骨牌,不僅僅是Marc by Marc Jacobs,主線Marc Jacobs也陸續關閉了在歐洲以及紐約市的許多實體店面。

與關店同時發生的還有企業內部的人事震蕩。伴隨著Marc by Marc Jacobs關停,這個副線的兩位明星設計師Katie Hillier和Luella Bartley雙雙離職。而后是Marc Jacobs的核心商業伙伴Robert Duffty在2015年卸下首席執行官一職,他感到自己被邊緣化了,他曾經所主推的「賺錢產品」都在被叫停。由LVMH集團安排過來的Givenchy首席執行官Sebastian Suhl接過了他的職位。
Sebastian Suhl曾在Prada供職11年,他擔任Prada首席運營官時推動了該品牌在港交所成功上市。但Sebastian Suhl沒干兩年就以「個人原因」離職,來自 Kenzo的Eric Marechalle于2017年接替了他的工作。
Eric Marechalle是幫助Kenzo轉型潮流品牌的功臣,他從紐約潮流買手店Opening Ceremony挖來了兩位創始人Carol Lim和Humberto Leon擔任Kenzo聯合創意總監,幫助這個品牌迅速占領市場,成為當時新生代消費者追捧的對象。他上任后,從美國運動品牌Baja East找來了John Targon擔任Marc Jacobs創意總監。不過,John Targon只干了三個月。

此時,Bernard Arnault憂心忡忡,Marc Jacobs在2018年虧損6100多萬美元,而銷售額停滯不前。
到2020年,Marc Jacobs宣布時隔五年終于恢復盈利,這是在Marc Jacobs相機包、托特包等爆款手袋和一個全新的副線Heaven推動下實現的。不過,這個定價在35美元至400美元之間的Polysexual多性向副線雖然獲得了一部分口碑,但其商業影響力遠遜于當年的Marc by Marc Jacobs。
此時,Marc Jacobs在全球共有約130家門店,電商業務占比已達50%。業務體量僅為10年前的一半。到2023年,Marc?Jacobs?品牌收入約為6億歐元,而2013年分析師對該品牌的年收入估算就已達近5億歐元。
02
精兵簡政,
LVMH集團正在甩掉包袱

近期,LVMH集團出售了一些品牌,以精簡其產品組合。
2024年,LVMH集團將Louis Vuitton已故男裝創意總監Virgil Abloh于2012年創立的潮牌Off-White?出售給了Bluestar Alliance,價格未披露。
今年2月初,在LVMH集團公布2024年財報后,旗下英國設計師品牌Stella McCartney宣布已從LVMH集團手中回購了其股權,完成了品牌私有化。回購股份后,Stella McCartney設計師本人將作為該集團的全球可持續發展大使,為LVMH首席執行官Bernard Arnault和該集團的執行團隊提供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咨詢。
LVMH集團已經將業務重心和投資轉向了「超級品牌」,將投入從「孵化小眾品牌」身上轉移到能夠規模化盈利的核心資產上,如Louis Vuitton、Dior、Tiffany&Co.,以及那些有望支撐利潤、有望快速成長的品牌,如Rimowa、Celine、Loro Piana。設計師品牌若無法迅速達到財務門檻,可能被邊緣化。2016年,LVMH集團就以6.5億美元出售了停滯的Donna?Karan及副牌DKNY。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LVMH時尚集團董事總經理Pierre-Emmanuel Angeloglou宣布出任了集團第四大時尚品牌FENDI的首席執行官。他曾是Michael Burke的副手,主要負責管理集團較小時尚品牌,如Kenzo、Marc Jacobs、Pucci等。
對如今的LMVH集團來說,小型設計師品牌只是大集團里的配菜,創意資源儲備池,增加消費者新鮮感的手段。它們不再可能持續增長,更不能成為集團核心品牌的競爭者。比如,如今LVMH集團養著Kenzo,可能更多是為了招募Nigo來為Louis Vuitton男裝輸血。

然而,對于一個品牌來說,想要真正成長,他們需要加大投入去爭取更大的蛋糕,小品牌的對手就會從獨立小品牌轉變為大型奢侈品牌。他們面臨的競爭是與LVMH集團、開云集團的頭部品牌搶占店鋪資源、營銷資源,這種擴張是一種幾何倍速的投入,成本極高,意味著巨額的資金支持。而這一切,大集團只會留給旗艦品牌。
回想15年前,Marc Jacobs作為紐約時裝周的頭部品牌,風頭無兩。誰能想到如今品牌價值卻不及Tom Ford的1/3。
每天5分鐘
FASHION
DISPATCH
知曉圈中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