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首屆中國(上海)優化營商環境創新實踐案例發布會上,上海海關“首創生物醫藥特殊物品‘聯合監管+便利通關’改革試點”以及“集團式、產業鏈供應鏈式海關AEO信用培育認證”在440余個征集案例中脫穎而出,分別獲評“十佳創新實踐案例”和“優秀創新實踐案例”。
一、首創生物醫藥特殊物品“聯合監管+便利通關”改革試點(獲評“十佳創新實踐案例”)
血液等人體組織、病原微生物、生物制品等特殊物品是生物醫藥研發生產中的關鍵物料。上海海關會同浦東新區政府在全國首創生物醫藥特殊物品進出境聯合監管機制,多部門參與并分別負責進境特殊物品在科研、生產、儲存、運輸、口岸進境等各環節的安全管理,形成特殊物品進出境全流程管理創新模式。
在2020年首批張江科學城2家試點企業的基礎上,2023年進一步擴大至浦東全區。截至2025年6月,已累計完成16家企業27批次特殊物品進出境風險評估和通關審核。作為首批聯合監管機制試點企業,西門子實驗系統(上海)有限公司進出口經理葛曉俊表示:“納入試點后極大提升了公司研發和生產用高風險特殊物品通關效率,跑出進口診斷試劑國產化‘加速度’。”隨著試點工作的推進,特殊物品進出境聯合監管機制將惠及更多生物醫藥企業,為跨境研發提速賦能。
二、集團式、產業鏈供應鏈式海關AEO信用培育認證(獲評“優秀創新實踐案例”)
集團式、產業鏈供應鏈式海關AEO(經認證的經營者)信用培育認證是上海海關主動適配企業管理模式和需求,支持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協調發展的創新舉措。
該模式對具有集團式(集約化)管理性質的企業組團集約開展AEO認證培育和實地認證,有效實現減員提速降本增效。國藥集團是上海首組適用集團式培育認證模式通過AEO認證的生物醫藥企業。“本以為兩家企業需兩次準備認證材料,過程繁瑣、耗時較長,結果上海海關采用的集團式培育認證模式,對我們兩家企業‘打包’開展培育認證,減少了我們至少30%人力成本和50%認證時間。”國藥(上海)供應鏈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藥供應鏈)法定代表人楊帆表示。上海海關企業管理處企業協調科科長余維卿介紹說,“國藥供應鏈和國藥控股分銷中心有限公司共用人事、財務、信息、安保等制度,具備集團一體化管理體系優勢,由此,我們對其適用集團式培育認證模式,整個培育認證環節也節約海關人力三分之一,減少實地認證次數約30%。”楊帆介紹:“AEO企業不僅享受海關企業協調員提供全天候‘一對一’精準高效專業服務,幫助協調解決跨關區業務訴求,還能享受優先辦理手續、減少監管頻次、縮短辦理時間等便利措施,提升通關效率、節約通關成本。現在,國藥拿著AEO 這張‘綠色通行證’,進口訂單量同比上漲約16%,在上海關區進口額同比增長約6% ,同時也在積極拓展國際市場,不斷擴充貿易伙伴。”
截至目前,上海海關已完成巴斯夫、曼胡默爾、中芯國際等9組(23家)企業集團式認證;另有英特爾、索尼、廣達、外高橋營運中心、暢聯等近30家企業正在開展集團式培育認證。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郭劍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