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即將走入一個怎樣的AI世界?
文丨胡鏷心 李佳晅
編輯丨張睿
在去WAIC的路上,上海網約車司機向我們描述了這樣一個需求:攝像頭識別手機屏上的訂單,電流線負責觸屏,5公里就左劃忽略,10公里就右滑接單。“這樣我就能搶到遠程的訂單。”他說。淘寶上類似功能的設備要500元,他打算自己找人開發一套,“我琢磨這種攝像頭啊、芯片啊應該就幾十塊錢,找誰能開發一套,然后在上海司機里賣。”
這就是WAIC期間的上海,無論是市民還是游客,無不沉浸在興致勃勃討論AI應用的熱情中。今年的AI已經不再是神秘難懂的前沿技術,而是悄無聲息滲入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手邊工具,所有人都可以思考:我(工作/生活中)有個問題,AI能不能幫我解決。
WAIC代表著中國乃至全球人工智能的最新進展。在2025年火熱的夏季,來自800余家企業的3000余項展品,涵蓋40余款大模型、50余款AI終端產品、60余款智能機器人,以及100余款“全球首發”或“中國首秀”的新品匯聚上海,吸引了超35萬人次參觀,達成的投資額超150億。
億邦動力為你匯總WAIC的亮點與看點:我們即將走入一個怎樣的AI世界?
打“飛的”,坐“聰明蛋”,戴AI眼鏡
一腳踏入上海世博展覽館,迎面就是一架銀白色流線型飛行器,有著流暢的梭形外觀和龐大機翼,這個被稱為“空中的士”的家伙是時的科技的E20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這也是低空飛機器首次參加WAIC。
據介紹,這款5座純電飛行器最高時速可達320公里,最大航程200公里,卻將每公里人均運營成本壓縮至3-4元,預計2027年能取得適航認證,并率先在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開展運營。

除了長著直升機外觀的飛行器,還有幾款長著無人機外觀的低空飛行器也首次亮相WAIC。
來自深謀科技的星漢HW450H,可以載重450公斤,飛行超820公里,徹底打破重載運輸效能瓶頸。而更小的星玲LX1000H則可用于電力巡檢效率,實現1000公斤滿載6小時持續作業。

另一個極具科技感,引得觀眾排隊半小時也要體驗的是階躍星辰展區的“聰明蛋”智能座艙,由階躍星辰、千里科技、吉利汽車聯合研發。它外部是銀灰相接的龐大橢圓形,內部寬敞舒適,可容納6人同時乘坐。聰明蛋接入了階躍端到端語音大模型,無需網絡就能流暢對話。未來汽車會是什么樣?“聰明蛋”或許是一個創造性的回答。
阿里帶來備受矚目的樣機“夸克AI眼鏡”。黑色鏡框一側是攝像頭,一側是隱私燈,搭載長寬約為2cm×1cm的雙目衍射光波導。左右鏡腿后端均有可替換電池,既不壓鼻梁,又能隨時換電,續航時間延長到24小時。
這款樣機目前只能圍觀不能體驗,阿里的同學始終不愿透露眼鏡重量的具體數據,但強調,夸克AI眼鏡可以通過語音控制,進行高德導航、支付寶支付、找同款、管理行程等。

150臺人形機器人大比武
如果說去年是機器人“上桌”WAIC的一年,那么今年則是在WAIC迎來了爆發。
去年展廳門口的機器人“八大金剛”,今年被換成了“機器人社區”。去年WAIC共展出了22臺人形機器人,今年共計超過150臺,是去年的7倍有余,也是迄今為止人形機器人在國內的最大規模亮相,基本囊括了國內當下所有的人形機器人產品,涵蓋交互服務、工業、倉儲物流、醫療等多領域。
宇樹科技、智元機器人、銀河通用、傅利葉智能等企業展示了拳擊對抗、物流分揀、智慧零售、康復訓練等場景應用,WAIC現場儼然成為人形機器人的“比武場”。
最為吸睛的是宇樹科技展位的真機格斗比賽,展現了其人形機器人超強的運動能力。宇樹的人形機器人G1身高1.32米,重35kg,穿戴專業的拳擊手套和保護頭盔,憑借全身29個靈活關節和智能平衡算法,在展臺表演了拳擊連招、回旋踢等高難度動作,靈敏矯健。在意外倒地時,G1也能秒級響應,快速爬起來投入戰斗。G1行云流水的動作吸引了眾多觀眾駐足,將站臺層層圍住,現場叫好聲不斷。

宇樹的G1
智元機器人在H3展廳占據了300平方米的展位。智元機器人秀出靈犀X2、遠征A2、精靈G1、遠征A2-W、四足機器人D1 Ultra全系列產品,呈現運動、交互、作業三個場景演示。
值得一提的是,27日下午,智元機器人攜手德馬呈現全球首例真正數據驅動的端到端具身智能機器人物流作業,并開啟現場直播。直播1:1復刻德馬物流中心作業場景,展現智元精靈G1在真實商用場景中的物流分揀供包作業情況。
在此場景下,精靈G1需要識別包裹顏色、標簽等視覺信息,確保包裹標簽朝上并送至傳送帶。在整個直播過程中,精靈G1不僅穩定、精確抓取容易形變并具有光滑表面的包裹,而且動作靈活、流暢。

智元機器人的精靈G1
銀河通用的人形輪式機器人Galbot則在WAIC現場開展全天候商超運營工作。在銀河通用搭建的真實商超場景中,Galbot自主識別商品,并可從布貨密集的貨架上穩定抓取軟包裝、硬盒、塑料瓶、透明果凍杯等多種形態商品,全程無遙控操作。
銀河通用的工作人員表示,相比于去年世界機器人大會上的商超場景演示,今年Galbot的穩定性更強,可以在貨物擺放更加密集的場景下取貨;此外,Galbot的柔性抓取能力更強,從只能抓取規則形狀的飲料瓶、紙盒,演進到抓取形狀非標準化的貨物。

銀河通用的Galbot
令人意外的是,此前曝光并不多的機器人企業卓益得占據了展館C位,展位面積十分可觀。卓益得的工作人員介紹稱,當前公司有仿真機器人和雙足人形機器人兩大產品線,其仿真機器人身著古風服裝,引得許多觀眾駐足。

卓益得的仿真機器人
交互陪伴類的人形機器人,需要“有溫度”的同時又不觸發恐怖谷效應,傅利葉似乎給出了一個新的解法。在WAIC上,傅利葉展出具有交互陪伴功能的新品GR-3,它采用莫蘭迪暖調配色、柔膚軟包覆材,在物理接觸層面盡可能“去機器化”。傅利葉的工作人員說:“軟材質與暖色調是降低心理閾值的第一步,我們希望機器人能給人更多的‘溫度感’。”

傅利葉的GR-3
盡管真機操作演示十分吸睛,但實際上許多機器人的演示并不完全自主,而是依靠遙控操作。一位在現場負責機器人演示的員工戲稱:“每輪表演間隔20分鐘,不是機器人的上限,而是我們的上限。”
觀眾對人形機器人企業的熱情,與其在上半年的表現完全可以呼應:在一級市場,具身智能和人形機器人空前火爆();多家企業宣布小規模量產后,帶火了上游廠商的業務。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在論壇上表示:“我個人感覺,今年上半年全中國智能機器人行業,無論是整機廠商,還是零部件廠商,平均達到50%到100%的增長。”
AI玩具:總有一款適合你
從門口往里走,我們路過騰訊展臺,第一個注意到的不是騰訊元寶的花式耍帥,而是一個彩色的抓娃娃機和站臺上的喜洋洋、湯姆貓。
這是騰訊云音視頻團隊和玩具廠商聯合研發的AI玩具。喜洋洋造型逼真,外形毛茸茸、手感軟糯細膩,被參觀者擼到停電。湯姆貓則外形堅硬表情酷炫一臉傲嬌,這是一款預計出口歐美的AI玩具。前者售價在數百元,后者售價在1999元。
騰訊的工作人員介紹,這兩款都是給小朋友準備的AI玩具,可以聊天、講故事、學知識并娛樂。目前內部裝了一個微信、一個喜馬拉雅、一個QQ音樂,只需要語音命令,比如“給誰打微信電話”,或者“打開QQ音樂聽某首歌”,玩具都會自動執行。



除了陪伴小朋友,還有給老年人準備的AI陪伴。
深謀科技的小伙伴“ADRA”,外形Q彈軟萌,圓滾滾的大頭和矮身板非常可愛,配色是清新自然的白粉色,巴扎著一雙棕色瞳孔的卡姿蘭大眼睛,像是從動畫片中直接走進站臺。它是一款康養產品,主要服務老年群體,背后是專門針對老年人群體訓練的語料數據。由于主要面向韓國市場,所以它聽不懂中文,只能在賣萌的意義上和參觀者互動。我問,這款產品為什么不面向中國市場?深謀科技的同學反問:你覺得你父母會為它付費嗎?
當然,除了老人和小孩,打工人也有自己的AI陪伴。
與過去側重“效率”不同,當前的AI應用更多體現在“自我組織”、“個人成長”方面,“療愈/陪伴”策劃功能為第一大Use Case,深深嵌入用戶日常生活和情感世界,當用戶想要尋求情緒安慰和心理出口時,AI無疑正在成為一個新的可以聊天解悶、提供建議、給到情緒價值的新伙伴。當LOOI皺起雙眼無精打采時,他的主人傷感地說:它委屈了,因為我向它比中指。我們可以看到,這種情緒上的相互影響是如此真實而深刻。
企業級Agent:熱歸熱,難歸難
2025年,Agent的應用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消費、出行、辦公等多元場景中“多點開花”。
比如MiniMax帶來的Agent產品,具備從前端、后端、數據庫、測試、調用、建設和部署等全流程的編程開發能力。用戶只需要用自然語言描述想要什么樣的網站,它就能自動生成整個網站,包括前端(用戶看到的部分)和后端(服務器、數據庫等)。內部相當于聚集了一個"AI開發團隊",由多個專門化的AI子Agent組成:有負責整體規劃的"總調度Agent",有負責寫代碼的"開發Agent",還有專門測試代碼找bug的"測試Agent"。它們協同工作,像一個真正的開發團隊那樣完成任務。
阿里則帶來完整的Agent軍團。瓴羊帶來“超級客服專家”和“超級電銷專家”等Agent,可自動完成80%的客服工作。釘釘Agent聚焦企業級應用,包括多語言實時翻譯、AI表格財務洞察、會議記錄糾錯等,覆蓋90%的辦公高頻需求。阿里云為Agent提供了強勁“引擎”,最新開源的千問3最新版基礎模型、千問3推理模型等產品,成為Agent的超級大腦。而榮獲今年WAIC“鎮館之寶”的阿里云百煉平臺,已有超過20萬開發者創建了70多萬個Agent應用,繁榮的Agent生態已然成型。
當然,Agent想落地也沒那么簡單。此前在零一萬物的發布會上,李開復就表示,傳統行業不是很了解AI,AI公司也不是很懂傳統行業。需要花時間了解傳統行業發展的戰略規劃和優先級,學習整個流程和數據閉環,找到少量的深度共創的機會。
有參會者指出,目前Agent最迫切的問題有兩個:一個是南北向的,即Agent和被調用工具之間的接口。如果你不知道這個工具怎么調用,它不能連接企業的信息系統,大模型就沒什么用。一個是東西向的,一個Agent完成不了所有工作,需要一個workflow。MCP協議、協議火遍全球,就是在解決這兩個方面的問題。但這個過程可能會非常的漫長。
所以今年還是Agent的基礎設施元年,當下的主要任務是改造自己的內部的系統,能適應大模型調用的需求。這不是一天兩天能完成的。
在熱熱鬧鬧的AI應用背后,大模型發展正在經歷從短期記憶到長期記憶演進。
騰訊云智能負責人,騰訊優圖實驗室負責人吳運生認為,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面,大模型只能記住比較短的上下文,無法支持超長復雜任務。在復雜任務場景,當模型需要調用工具時,單智能體是不夠的,需要多智能體的群策群力,這也對模型演進提出更高要求。
而啟明創投主管合伙人周志峰則指出AI應用方面的幾個重要趨勢:
誰失意?誰沒來?
我們看到,去年H2入口處占據最大展臺的特斯拉,今年被擠到了西門子和吉利汽車身后,展臺面積比去年縮水不少,展出的產品也類似去年,越野車和人形機器人都靜止不動,只供參觀。而占據了特斯拉位置的吉利汽車,則用一個環形展臺陳列著展示著多輛越野和轎車,配上千里科技配套研發的芯片,好像在時裝周里擺造型。
作為人形機器人第一股,優必選繼去年沒有參加WAIC后,今年再次缺席。具身智能明星企業星海圖也并未現身。
一家和星海圖技術路線相似的企業表告訴我:“其實完全可以理解,來展會對于我們這些成立不久的公司來說勞民傷財。當前階段我們很難直接通過展會產生新訂單,更多的只是為了提升知名度。當下,做好產品比什么都重要。”
此外,今年火山引擎、百川智能、零一萬物均未參與本次WA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