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召開的2024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為新征程“三農”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擘畫了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實施路徑。工商銀行作為黨領導下的國有大行,始終胸懷“國之大者”,堅持以金融服務鄉村振興主力銀行和鄉村客戶滿意銀行為目標,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落實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部署,以工銀“興農”特色實踐,走深走實服務鄉村全面振興之路,推動鄉村金融開拓新境界、拓展新成果。
夯基礎 提質效
凝聚鄉村金融“興”力量
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工商銀行在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整體布局中找準自身定位,把服務鄉村全面振興、推進農業強國建設,作為在新發展階段實現自身發展的大文章和大課題,立足國家所需、金融所能、工行所長、民生所盼,實施城鄉聯動發展戰略,打造工銀“興農通”統一品牌,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金融支農服務體系,不斷增強鄉村金融服務的適應性、競爭力和普惠性,循序漸進、久久為功,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有效實施。
堅持黨的領導與金融支農相融互促。工商銀行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作為服務鄉村振興的行動指南,把黨建工作的引領作用與綜合服務的效能提升相結合,把中央政策的貫徹落地與主責主業的創新實踐相結合,把金融為民的宗旨意識與經營發展的使命任務相結合,將做好鄉村振興金融服務作為踐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具體體現,持續完善各級行黨委集中統一領導、鄉村振興部門統籌協調、各條線分工負責的工作體制,推動全行思想一致、部署一體、行動一心,努力走好金融支持鄉村全面振興的“第一方陣”。在人民銀行和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考核評估中,工商銀行連續三年獲評“優秀”。
堅持戰略推動與機制建設同向發力。為更好促進全行統一思想,增強發展信心,凝聚服務共識,工商銀行遵循系統觀念,成立“一把手”掛帥的金融服務鄉村振興領導小組,總分行聯動,協同推進城鄉聯動發展戰略,并不斷夯實完善組織管理、基礎制度、新型觸達、全量產品、分類推進和服務品牌等六大基礎支撐,強化專題推動、專項考核、專屬政策、專門資源、專業隊伍保障,構建涵蓋近百項產品和服務的“興農通”鄉村金融產品體系,制定印發《城鄉聯動發展戰略落地執行工作方案》《金融服務鄉村全面振興 加快農業強國建設實施方案》等,推動戰略任務分解橫向到邊、方案落實縱向到底,建好服務鄉村全面振興的“四梁八柱”。
堅持科技牽引與數字賦能雙輪驅動。工商銀行強化科技引領,充分發揮創新對新質生產力的主導作用,依托自身科技發展優勢,促進鄉村金融服務數字化水平提升,建設縣域網點、農村普惠金融服務點、手機銀行、工銀“興農通”App、“融E聚”開放銀行等一體化縣鄉服務渠道,完善工銀興農數智服務平臺、“數字鄉村”綜合服務平臺,面向縣域鄉村政府部門、供銷社、農業經營主體、農戶等,提供“開放銀行+普惠融資”綜合方案。通過對衛星遙感、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前沿技術的研究應用,加快培育鄉村“數字金融伙伴”,不斷拓展工銀“興農通”服務圈。截至2024年末,工商銀行網點縣域覆蓋率達87.4%,線上服務縣鄉客戶1.84億戶。
強供給 優服務
注入金融為農“興”活水
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萬仞之深。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親自謀劃推動“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20年持續努力造就了萬千美麗鄉村,造福了萬千農民群眾,創造了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成功經驗和實踐范例。工商銀行深入學習貫徹“千萬工程”經驗,將其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用于實際工作中,實施興農專項行動、加大鄉村金融供給,為“三農”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注入源源不竭的金融活水。2021年以來,工商銀行每年平均向鄉村振興領域融資投放超2萬億元,超額完成“‘十四五’期間每年鄉村振興領域融資投放不低于1萬億元”的年度投放計劃。截至2024年末,工商銀行涉農貸款余額近4.4萬億元,較2021年實現余額翻一番。
守好“家底糧倉”。工商銀行將服務國家糧食安全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為頭等大事抓好抓牢,全力支持守牢“兩條底線”。一是加強糧食安全體系化金融服務。聚焦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工商銀行通過開展專項行動、創新專屬產品、制定專業方案,加強體系化、綜合化金融服務。與農業農村部、中糧、中儲糧等聯合啟動“工助糧安 共迎豐年”保障糧食安全共同行動,發布保障糧食安全“豐收行動”方案,配套糧食產業鏈、高標準農田建設等專屬政策,制定糧食收購、農機裝備領域普惠金融服務指導意見,創新“糧食種植貸”“菜籃子發展貸”,重點滿足糧食生產收購、“菜籃子”保供、農機裝備生產購置使用等領域農業主體金融需求。截至2024年末,工商銀行糧食重點領域貸款余額2329億元,較年初增加699億元,增速43%。二是做好脫貧鞏固金融服務。脫貧攻堅轉向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以來,工商銀行金融幫扶力度不減,聚焦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832個脫貧縣和定點幫扶四縣市,圍繞支持地方特色產業發展、差異化FTP資源保障、結算金融權益優惠、鄉村振興專項招聘、觸達渠道優化布局等方面,加強全方位金融供給,創新“油茶產業興農貸”“天水蘋果貸”等特色產品,激發脫貧地區產業發展原動力。在中央單位定點幫扶考核評價中,工商銀行連續六年獲評第一檔次“好”。
促進產業融合。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要振興。工商銀行抓住鄉村產業這個“牛鼻子”,以特色化、適農化金融服務,促進鄉村產業增效益、農業主體增活力。一是讓鄉村產業增效益。圍繞“強核心、補鏈條、興業態”,工商銀行以產業鏈中的核心企業為重點,加強貿易融資、現金管理、國際結算等全方位金融服務,構建“工銀e信”數字信用憑據,靈活創新個性化融資方案,建設涉農供應鏈3400多條,著力解決農業產業鏈、供應鏈、資金鏈上的斷點堵點問題。在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大會上發布工商銀行支持設施農業專項服務方案,重點服務好設施種植業、設施畜牧業、設施漁業等農業重大項目資金需求。聯合農業農村部開展“興農撮合”活動,為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和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搭建產銷對接平臺,累計服務農業產業主體48萬戶、宣傳推廣特色農業品牌2100個、提供意向性融資支持超2700億元。二是讓農業主體增活力。積極支持農業龍頭企業、領軍企業多樣化金融需求,以點帶面批量服務上下游農業經營主體。緊抓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及種植養殖農戶金融需求,開通“農業經營主體信貸直通車”工行專列,創新“種植e貸”“養殖e貸”等全行標準化和“黔旅快貸”“農e貸”等區域特色化數字普惠產品,推進“興農萬里行”金融服務進鄉村活動,實施“工銀興農”人才培養項目,聯合政府機構、農擔保險、供銷社、農業園區、協會商會等,共同培育農業經營主體成長沃土。
助力鄉村和美。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工商銀行傾斜信貸資源、下沉金融服務,努力抓好辦成一批讓農民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一是促進鄉村面貌煥新顏。聚焦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重大項目,工商銀行積極開展項目服務和融資對接,加大對鄉村道路交通、冷鏈物流、供水供電、人居環境整治等重點項目的綜合化金融支持,在河南、天津等地推進鄉村人居環境治理,新建農村污水處理設施、污水管網,改造農戶廁所,同時配套建設公共廁所、垃圾中轉站等,惠及百余個行政村;在山東青島支持當地實施漁光互補項目,幫助成立稻蝦專業合作社,開挖魚塘、菜地,建設農村路網,實現農民人均增收近3萬元;在浙江試點開展排污權擔保融資,推進新型權利擔保“先行先試”;支持國家電投、華能、華電等企業在山東、江蘇等省份建設多個整縣推進分布式光伏項目,助力農村居民盤活屋頂“沉睡”資源、獲得穩定收入來源。截至2024年末,工商銀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貸款余額近萬億元,較年初增長21%。二是促進鄉村風貌增亮色。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工商銀行依托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主動融入數字鄉村建設進程,打造集基礎金融、村務政務、撮合交易、普惠融資等服務于一體的工銀“興農通”App,豐富和拓展鄉風積分消費、涉農資訊服務、農村閑置農房交易、涉農資金監管等“數字鄉村”平臺服務場景,創新推出涵蓋農資直供、農機撮合、電子商城、金融服務等“數字供銷”綜合服務門戶,構建數字鄉村生態圈,助力提升鄉村公共服務資源配置效率和普惠服務水平,讓數字化、智能化成為美麗鄉村新亮色。
深耕耘 繪新景
貢獻城鄉融合“興”方案
稼穡蓬勃,春山可望。服務鄉村振興,是政治、是大局,也是市場、是商機。展望未來,工商銀行將始終堅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心懷“愛農重農為農”情愫,勇擔“強農惠農富農”使命,堅定不移走好工行特色鄉村振興金融服務道路,貢獻金融支持城鄉融合“興”方案,書寫金融服務鄉村全面振興新答卷。
錨定鄉村振興重點領域,加強體系化服務。持續構建與農業農村現代化高度適配的金融服務體系,助力守好國家糧食安全、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促進鄉村產業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水平三提升。聚焦“三農”客戶需求,緊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等關鍵農時農事,針對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等,開展“貸動振興、工助春耕”旺季營銷專題活動,深化“GBC+”聯動服務,優化完善縣域鄉村“大中小微個”全量客戶服務方案,讓“興農”服務離鄉村更近、與農民更親。
鞏固鄉村金融服務產品和渠道支撐,深化數字化運營。堅持數字化發展路徑,以產品、科技、平臺、渠道再升級為抓手,持續為“興農”金融服務注入數字基因,不斷優化工銀興農數智服務平臺功能場景,加強衛星遙感等新技術應用,豐富適配農戶等客群的小額信用類數字普惠產品,加快“區域e貸”特色產品落地推廣,將易用、好用、適用的金融產品送至農戶心頭。圍繞農民生活、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流通、鄉村治理等場景,依托縣域手機銀行、工銀“興農通”App、“數字鄉村”平臺和開放銀行服務,推動線上化、輕型化、數字化服務渠道下沉延伸,讓“您身邊的銀行 可信賴的銀行”回蕩廣袤田野。
加強鄉村振興領域外部合作,做好生態化連接。深化與農業農村部、供銷總社、農業頭部企業等交流合作,在糧食安全、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新農主體、“興農撮合”“數字供銷”、數據資產等方面加大共建共享,創新投貸聯動、融資租賃等多樣化服務模式,拓展鄉村金融服務觸點。與各地政府、擔保公司、保險機構、商會協會等做好對接合作,在客戶、數據、產品、風控、服務模式等方面加大探索,構建多維賦能、互惠共贏的鄉村金融服務生態,畫好協同共進支持鄉村全面振興“同心圓”。(田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