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服務前移,構建全方位服務體系。
組建6人專業化預審服務團隊,建立“上門問需+定制服務”工作模式,常態化開展咨詢指導、政策宣講等活動,將服務觸角延伸至企業研發一線。去年以來,累計實地走訪企業40余家,解決難點堵點問題60余個,真正實現知識產權服務與企業創新需求精準匹配。
二是風險前置,打造質量管控雙引擎。
實施申請質量動態監測,深入分析企業前期專利預審情況,引導企業建立專利申請內部遴選機制,針對檢索盲區、權利要求過度概括等高頻問題,開展“痛點解剖式”專題培訓10余場,指導企業有效規避“簡單緊湊”“缺乏實用性”等常見駁回風險。
三是視野前瞻,助力未來產業蓬勃發展。
緊跟技術發展趨勢,定期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預審情況開展研討交流,指導企業圍繞產業發展風向,提煉技術要點,優化專利布局。去年以來,助力碳捕集利用與封存、高性能復合材料、智能裝備、新型儲能等7個產業領域共計52件專利進入快速審查通道,有力保障未來產業企業在細分領域長期處于競爭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