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策劃編制、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提供研究支持的《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5)》正式發布。這是該報告的第十次發布,系統評估了網絡視聽行業在技術迭代、市場競爭和政策指引三大驅動下的繁榮態勢,并深刻揭示了其作為“數字生活基座”的核心地位及未來發展方向。其中,中國微短劇在全球市場的表現尤為矚目,成為數字文化走向國際的先鋒。

報告顯示,中國視聽類應用在全球范圍內影響力凸顯。2024年,中國視聽類應用(含港澳臺地區)在全球下載量Top100榜單中占比超過1/4,營收占比接近30%。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視聽類應用的總下載量為69.85億次,中國下載量達18.25億次,同比增加3.46億次,占比從前年的21.5%升至26.1%;在收入規模上,中國應用收入達29.62億美元,占比提升至29.1%。海外市場對中國視聽內容及平臺的認可顯而易見。

2023-2024海外視聽類Top100應用下載及收入情況

2023-2024海外視聽類Top100應用中的中國應用數量
其中,中國微短劇領跑全球視聽市場,為文化出海貢獻了重要力量。報告指出,2024年,在下載量Top100榜單中,中國應用新增3款,其中2款為微短劇應用;在收入規模榜單中,微短劇獨占8席,成為推動“中國模式”和“中國故事”走出去的“文化輕舟”。
以咪咕數媒為例,其與韓國短劇公司聯合制作的韓語短劇《第十九年》在當地市場反響不俗。咪咕數媒表示,未來將在AI技術驅動下,全面增強短劇出海的翻譯、推廣和分發能力,實現更高質量的國際化發展。同樣,九州文化旗下的ShortMax和99TV兩大視聽平臺聚焦歐美市場和東南亞市場,分別以高優質的國產譯制劇與原創內容贏得國際用戶青睞。其中,ShortMax已覆蓋全球240多個國家和地區,月活躍用戶峰值超過3000萬,而99TV在東南亞市場表現強勁,國產劇深受當地用戶喜愛。

《第十九年》海報
聽花島則是另一個出海成功的典型案例,其作品如《閃婚老伴是豪門》《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等以翻譯加本土化策略快速打開海外市場,并嘗試在劇作中注入本土文化元素,增強用戶黏性和共鳴。同時,聽花島積極拓展方言劇等創新形式,為國產劇全球化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出海短劇App充值收入近6億美元,下載量突破3.7億次,聽花島占據重要比重。

《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海報
另外,上海嘉定區歐美片場也以獨特的創新模式引領短劇出海潮流。該片場負責人楊總告訴澎湃新聞,他們擁有超16000㎡實景棚和多樣化的場景設計,能夠高效打造低成本、高質量的短劇作品,其制作成本約為每部10萬美元,遠低于傳統海外作品。同時,該片場通過“中西合璧”的創作模式,將中國文化元素與海外熱門題材巧妙融合,并配以專業外國演員團隊,為短劇注入更多文化多樣性,成為國產短劇走向國際的重要基地。
除了微短劇的亮眼表現,報告還揭示了中國網絡視聽行業整體發展的顯著成就和未來趨勢。2024年,中國網絡視聽用戶規模達10.91億人,“數字空氣”深度融入日常生活,行業規模突破1.22萬億元,下沉市場用戶占比達62%,使用率高達99%。短視頻用戶規模高達10.40億,單日使用時長達156分鐘。同時,網絡直播和生成式AI工具正推動全民創作,助力內容創新加速。2024年,短視頻職業主播規模達3880萬,日均上傳短視頻量突破1.3億條。生成式AI在翻譯、推廣等領域的賦能,為內容產業帶來了更多可能性,推動行業形成以用戶生產為主導的新范式。報告還指出,2024年全國網上零售額突破15.5萬億元,有57.8%的觀看者因短視頻或直播產生非計劃性消費。這種“內容驅動型”消費模式正重塑零售行業形態。
展望未來,網絡視聽行業將在技術創新與多業態融合中邁向智慧化、高質量發展,為全球數字經濟注入中國動能,助力經濟社會普惠化發展。
(報告數據來源: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