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處于半導體器件加工前所未有的時代。設備采購更多地受地緣政治而非終端市場需求的支配,而每種設備類型的技術路線圖都已制定。盡管全球產能過剩和晶圓廠冗余日益加劇,加之代工廠和集成器件制造商(IDM)的低利用率和低利潤,但晶圓制造設備(WFE)的收入仍有望增長。
WFE供應商的收入主要來自設備出貨量(占82%)以及服務和支持(占18%),到2024年,總額將達到1400億美元。到2030年,WFE的收入將達到1850億美元(2024-2030年復合年增長率為4.8%)。
在設備技術領域,到2024年,圖案化設備將占據主導地位,其次是沉積設備、蝕刻和清洗設備、計量和檢測設備、減薄和化學機械拋光設備、離子注入設備以及晶圓鍵合設備。對于設備應用,2024 - 2030 年 WFE 資本支出將由先進邏輯設備、DRAM、NAND 主導,而傳統邏輯和專用設備 WFE 資本支出現在進入消化階段。
2024年,WFE出貨量總收入達1150億美元,主要來自總部位于美國的公司,其次是歐洲、中東和非洲(EMEA)、日本、大中華區和其他地區。然而,WFE制造地域的前景則截然不同,主要來自歐洲、中東和非洲(EMEA)、日本、東南亞地區、美國等地區。
WFE的大部分收入來自大中華區的芯片制造商,其次是韓國、中國臺灣和美國。WFE專用供應鏈非常復雜。傳統上,頂級WFE供應商憑借其對子系統供應鏈的控制以及近期的大量庫存,保持市場領先地位,導致WFE與子系統市場趨勢脫節。
設備設計、技術和架構的變化都會影響設備要求,進而影響形態,進而影響子系統要求。所有供應鏈都必須適應每個制造節點的變化。
2024年至 2030 年技術創新的主要驅動力是邏輯設備架構的轉變:從 FinFET 到 GAA,再到帶有供電網絡 (PDN) 的 GAA 和 CFET;采用 EUV 光刻技術的 2DRAM;架構變為 4F2 以及邏輯/內存晶圓分離;NAND 超晶格層增加并可能過渡到多堆棧;非硅材料在特種設備上的進步;先進封裝方案的激增;光掩模行業的創新;以及工程晶圓。WFE供應商不僅提供工藝硬件,還提供完整的工藝解決方案。因此,他們需要考慮半導體行業上下游的問題?!笆ケ笔莿撛於喙δ?。
先進封裝技術推動半導體后端設備空前增長
受半導體制造日益復雜化以及人工智能、汽車和高性能計算 (HPC) 需求增長的推動,半導體后端設備行業正經歷顯著增長。芯片鍵合機、倒裝芯片鍵合機、引線鍵合、晶圓減薄、切割以及計量與檢測等關鍵細分市場是市場擴張的核心。對于先進封裝和高帶寬存儲器集成至關重要的 TCB 和混合鍵合細分市場表現出顯著增長。
在汽車電子和消費設備的推動下,芯片鍵合機和倒裝芯片鍵合機預計將實現增長。引線鍵合在傳統應用中保持穩定的需求,而晶圓減薄和切割則受益于晶圓級封裝的進步。計量與檢測在先進封裝工藝的精密需求推動下持續擴張。領先的設備供應商和代工廠繼續大力投資,反映出對市場動態和長期技術進步的信心。
受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技術發展和監管變化的驅動,半導體后端設備供應鏈正面臨轉型,促使 K&S、Besi、ASMPT、DISCO 和 Hanmi 等主要供應商進行地域多元化布局。受人工智能、高性能計算 (HPC)、汽車電子和 5G 基礎設施增長的推動,對先進封裝技術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長。包括臺積電、英特爾和三星在內的領先代工廠和集成器件制造商 (IDM) 越來越關注混合鍵合技術。戰略合作與并購凸顯了供應鏈內部整合的加強。日月光 (ASE)、安靠 (Amkor)、長電科技 (JCET)、硅品 (SPIL) 和力成科技 (Powertech) 等 OSAT 廠商正在拓展其在倒裝芯片和先進封裝技術方面的能力,并強調戰略伙伴關系和技術合作。
在高性能計算 (HPC)、人工智能 (AI)、汽車電子和 5G 應用領域對先進封裝需求的推動下,半導體后端技術正在快速發展。激光和等離子切割技術日益受到青睞,提高了半導體器件的精度并降低了機械應力。晶圓減薄技術不斷發展,超薄研磨和化學機械拋光技術增強了晶圓的均勻性。如今,芯片鍵合機的精度、速度和多功能性均有提升,使汽車和消費電子應用受益。倒裝芯片鍵合創新技術支持更高的互連密度,這對于先進的芯片和基板至關重要?;旌湘I合技術已成為實現超高密度堆疊的關鍵互連技術。計量和檢測技術通過自動化和高級分析技術提高了可靠性和合規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