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領域動態復雜,事件可能迅速改變全球安全格局。我們整理了昨夜今晨最重要的軍事新聞,包括關鍵行動和政策變化,讓您清晰把握當前軍事景觀及其影響。
波濤洶涌、暗流涌動!官方披露:中俄聯合演習期間,一些國家的飛機艦船不斷出現在周邊
中俄"海上聯合-2025"演習在符拉迪沃斯托克附近海域舉行,雙方出動導彈驅逐艦、反潛艦等兵力,開展聯合防空、反潛等課目演練。演習期間多國飛機艦船頻繁出現在周邊,中方艦艇依法進行專業喊話。此次以"聯合維護戰略通道安全"為主題的演習,是中俄自2012年以來的第10次聯合軍演,旨在深化戰略協作,提升地區和平穩定維護能力。專家指出,演習屬防御性質,與個別國家渲染的"威脅論"形成鮮明對比。詳情>>
美公布“泰坦”號深潛器事故調查報告
美國海岸警衛隊8月5日發布泰坦號深潛器事故調查報告,指出2023年6月導致5人遇難的事故主因是海洋之門勘探公司在設計、認證和維護流程中的重大缺陷。報告顯示,該公司忽視船體異常警報,未進行預防性維護,且未妥善存放潛水器。調查委員會主席強調這起"本可避免"的事故暴露了監管漏洞,呼吁加強深海作業安全規范。該潛水器在考察泰坦尼克號殘骸時發生"災難性內爆"失事。詳情>>
組團“碰瓷”南海 印菲為何走到一起?
印度與菲律賓近期在南海展開首次聯合軍事行動,雙方各懷目的:菲律賓試圖通過"國際化"南海問題轉移國內矛盾,印度則借機提升地區存在感以應對美印關系波動。中國派出主力艦艇強勢監控,展示對南海局勢的掌控力。分析指出,這場缺乏實質戰略基礎的臨時合作更多是象征性表演,難以動搖中國在南海的戰略優勢。專家認為,菲印聯盟既無法改變地區力量對比,也無力突破中國建立的全面防御體系。詳情>>
佩斯科夫:俄方在部署中短程導彈方面已不受限制!德國空軍向波蘭部署5架戰斗機
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8月5日宣布,俄方在部署中短程導彈方面已不受任何限制,正式終止依據《中導條約》的自我約束。此前俄外交部聲明稱,因美國2019年單方面退出該條約,俄方決定不再維持相關限制。與此同時,德國空軍當天向波蘭部署5架戰斗機,以響應波蘭請求,這些戰機將駐扎在明斯克馬佐維耶茨基空軍基地數周。此舉標志著歐洲地區軍事部署的新動態。詳情>>
澳大利亞打算購買日本“最上”級護衛艦
澳大利亞國防部5日宣布選定日本升級版"最上"級護衛艦作為新一代主力戰艦,計劃采購11艘以增強海軍戰力。首批3艘將由日本三菱重工建造,首艦2029年交付,其余8艘在澳本土建造。該型護衛艦排水量6200噸,續航1萬海里,配備導彈系統和反潛能力,將逐步替換現役"澳新軍團"級護衛艦,預計2034年前完成部署。詳情>>
英國“全面備戰”了嗎?急于提升軍備為了啥?
英國近期發布新版《戰略防務評估》和《國家安全戰略》,強調面臨二戰以來最復雜安全環境,將俄羅斯視為"迫在眉睫的威脅"。報告顯示英國國防理念重大轉變,要求以戰時速度創新,計劃到2035年將國防開支提升至GDP的5%,重點發展核威懾、人工智能等不對稱優勢。此舉既因對俄安全擔憂,也隱現對美國安全保障的疑慮。但擴軍備戰面臨財政壓力、民眾反對,并可能加劇歐洲軍備競賽,進一步破壞地區穩定。詳情>>
阿爾及利亞一偵察機在訓練時墜毀 致4人死亡
阿爾及利亞一架民防偵察機8月5日在北部吉杰勒省費爾哈特·阿巴斯機場執行訓練任務時墜毀,造成機上4人全部遇難。目前官方尚未公布事故具體原因。這起事故發生在當地時間訓練期間,相關部門正在進一步調查中。(總臺記者 孫建)詳情>>
俄方就美核潛艇部署淡定回應
俄羅斯對美國核潛艇部署作出冷靜回應。針對特朗普宣稱美軍核潛艇就位并計劃派特使訪俄的言論,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強調各方應謹慎對待涉核言論,同時透露普京可能在本周會見美國中東特使威特科夫。俄方態度顯示在緊張局勢下仍保持外交溝通渠道。詳情>>
聯合防空+反艦+反潛……中俄艦艇編隊完成海上科目演練
中俄海上聯合-2025演習艦艇編隊于8月3日至5日在符拉迪沃斯托克附近海域成功完成多科目聯合演練。雙方艦艇混合編隊先后開展聯合防空、對海射擊、錨地防御及反潛等實戰化訓練,其中紹興艦作為指揮艦發揮關鍵作用。演練中,中俄艦艇密切協同,成功攔截空中威脅、摧毀海上目標,并有效實施反潛作戰。俄方分享了防蛙人襲擾等實戰經驗。此次演練檢驗并提升了雙方聯合作戰能力,為后續聯合巡航奠定基礎。詳情>>
荷蘭率先掏錢,為烏克蘭購買5億歐元美國武器
荷蘭成為首個通過"烏克蘭優先需求清單"機制出資5億歐元為烏克蘭購買美國武器的國家,包括"愛國者"反導系統部件。此舉旨在增強烏克蘭防空能力,應對俄羅斯無人機襲擊。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表示感謝,北約秘書長呂特稱這是"關鍵第一步"。美國預計未來幾周將有更多國家加入該機制。俄羅斯警告歐洲持續軍援烏克蘭是"危險趨勢"。德國此前也宣布將向烏提供"愛國者"系統。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