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Big Data)是指規模巨大、結構復雜、無法用傳統數據處理工具在合理時間內高效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它不僅是一種技術概念,更代表了一種通過分析海量信息挖掘價值、驅動決策的思維方式,已廣泛滲透到商業、科技、醫療、社會治理等多個領域。
而在情報分析領域,通過對開源的“大數據”進行分析,也可以獲得很多意想不到的信息。一位開源信息愛好者“CAIRO X”使用了一種相對簡單的方法,使用來自自健康/運動/健身應用程序的數據來跟蹤和識別美國情報官員,例如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總部,如下所示。

只要他們使用這些應用程序,你就可以找出在那里工作的情報官員和承包商的數量,并追蹤他們在美國境內外的活動。然后,使用他們所有的應用程序信息,你可以識別他們去過的其他地方,如大使館或軍事和情報網站,你甚至可以準確地找出他們是誰(姓名/聯系信息如電子郵件)和他們的地址等。
以下是對美國國家安全局(NSA)情報人員的部分追蹤信息。需要再次說明的是,這并非國家安全局的唯一樞紐,因此還有其他站點可以嘗試獲取相關數據。

這是美國國家安全局(NSA)設在澳大利亞的秘密樞紐?——?被稱為派恩加普(Pine Gap)的基地。令人驚訝的是,大量數據可被用于追蹤遠在澳大利亞的情報官員。

美國國家安全局(NSA)位于得克薩斯州的樞紐——得州密碼學中心,是?NSA?的另一個主要基地。通過收集到的數據可以發現,有相當數量的人員曾在該中心以及派恩加普(Pine Gap)等其他樞紐工作過。美國多年前就已就這一情況發出過警告,但仍有不少人似乎未認真對待這一風險。

你也可以追蹤那些訪問過美國國防部(五角大樓)的人員的活動軌跡,并通過你在那些應用程序上的賬戶訪問權限(因為他們是公開可見的)將其與他們的其他活動聯系起來。顯然,他們訪問相同敏感站點的頻率越高,就越容易弄清楚他們的工作地點,因為除非他們真的以某種身份在那里工作,否則某人不太可能太頻繁地訪問中央情報局總部。

“CAIRO X”又花了很多時間來追蹤CIA的人員,他們在近5個月前從中央情報局總部到約旦安曼的美國大使館,然后進入敘利亞。然后我后來發現(通過最奇怪的方式)他們作為更大的國務院團隊的一部分會見了艾哈邁德·沙拉總統,該團隊正在討論與美國和以色列的關系。
.jpg)
當健身 APP 的跑步軌跡、健康數據等看似日常的信息,通過大數據分析成為追蹤情報官員的 “線索”,從 CIA 總部到海外秘密基地,從國內樞紐到跨境行動軌跡被層層還原時,我們不得不正視一個嚴峻現實: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的邊界正被悄然瓦解。
這些案例撕開了一個缺口 —— 不僅是特殊職業群體,普通人的日常數據同樣可能在無形中成了 “透明檔案”。一次運動打卡、一條位置分享,甚至是碎片化的行為記錄,在海量數據的關聯分析下,都可能拼湊出個人身份、行蹤規律、社交關系乃至敏感活動軌跡。美國情報機構人員因忽視數據安全付出的潛在風險,也給所有人敲響警鐘:在享受大數據帶來便利的同時,若不重視信息保護,我們每個人的 “數字足跡” 都可能成為被利用的漏洞。
大數據的價值與風險始終并存,唯有繃緊信息安全之弦,警惕數據濫用的邊界,才能在技術浪潮中守護好個人隱私的 “最后防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