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國內商品期貨收盤呈現明顯分化格局,整體表現為跌多漲少的態勢。玻璃期貨領跌市場,跌幅超過7%,成為當日表現最為疲弱的品種。焦煤緊隨其后,跌幅超過6%,延續了近期的調整走勢。
新能源相關品種同樣承壓明顯,碳酸鋰跌幅超過5%,反映出市場對該板塊的謹慎情緒。化工品種中,純堿跌逾3%,蘋果期貨同樣錄得超過3%的跌幅。橡膠系列品種表現不佳,NR和BR橡膠均跌超2%,顯示出工業原料需求的疲軟。
農產品板塊亦未能幸免,棉紗和紅棗跌超1%,豆粕、玉米等品種小幅下跌。這一表現體現了當前市場對農產品需求前景的擔憂情緒。
與此同時,硅系品種成為少數亮點。多晶硅漲超3%,硅鐵同樣錄得超過3%的漲幅,成為市場中的逆勢上漲品種。能源品種中,LU燃油漲超2%,錳硅漲幅同樣超過2%,顯示出部分工業品仍具備上漲動力。
黑色系品種表現相對穩健,螺紋鋼漲超1%,鐵礦石小幅上漲。農產品中,豆油漲超1%,豆二等品種小幅上漲,為整體疲弱的市場提供了有限支撐。
當日期貨市場的分化走勢反映出不同板塊面臨的基本面差異。工業品中的玻璃、焦煤等傳統周期品種面臨需求疲軟壓力,而硅系等新興材料品種則受益于特定產業政策預期。
市場交易情緒整體偏向謹慎,投資者對后市走勢持觀望態度。多數品種的價格調整體現了前期漲幅的技術性回調需求,同時也反映出宏觀經濟環境對大宗商品需求的影響。
據悉,當前商品期貨市場正處于基本面與政策預期博弈的關鍵階段。供需結構的變化與宏觀政策的不確定性共同影響著各品種的價格走勢,市場參與者需要密切關注相關政策動向及基本面數據變化。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觀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