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月24日)
全球首個超階零碳大樓
在青島正式啟用。
之所以叫“超階”,是因為除了光伏發電外,這個大樓還通過梯次儲能電池以及新能源汽車放電,實現100%綠能替代。該大樓的正式啟用標志著我國在零碳建筑方面取得新進展。
全球首個“超階零碳建筑”
在青島正式啟用
全球首個超階零碳大樓高117米,共有23層辦公區,日均用電量約6000度。大樓的零碳方式與傳統的屋頂加裝光伏不同,東西南三面都采用了建筑一體化光伏玻璃幕墻,相當于給大樓披上了一件“發電外套”,實現直接提供直流電,不僅可以就近使用,還可以有效避免直流電轉換交流電所帶來的損耗,為大樓提供25%左右的綠色能源,一年減少碳排放近500噸。
在大樓底部,還安裝著“隱藏能源”,14塊淘汰的汽車動力電池在這里繼續發揮余熱。電池每天進行一充一放,不僅可以將光伏玻璃幕墻產生的多余電量存儲在其中,在深谷時段,電網內大量無法消耗的清潔能源也可以以每度0.22元的低價進行存儲,供用電高峰期或雨天陰天使用,有效調整用電負荷。
總臺央視記者 楊子清:在我身旁的機柜里,對地下的隱藏能源進行了展示,里面布滿了淘汰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在充放電的過程中便會實時對電池進行監測,一旦發生熱失控,掛鉤便會自動脫扣,電池也會掉到正下方的水池中,與其他的動力電池形成隔絕,保證整個儲能系統的安全和正常運行。
實現100%綠電的自給自足
數字化系統給整個零碳大樓帶來了有效的支撐,通過多方案對比,將傳統的變電站、配電站等五大站點合一,實現100%綠電的自給自足。
大樓內安裝的近24000個微小傳感器,有效替代室內的傳統開關,實現人與大樓內燈光、空調、電梯等全自動交互。通過掃描人臉便可以實時感知員工需要去的樓層,并立刻安排最近的電梯對員工進行接駁;當員工來到辦公區時,燈和空調會自動打開,離開后也會自動關閉,有效實現節能減排。
特來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于德翔:綠電的消納,我們大概每年能節約2500噸的碳排放。通過數字化大幅度降低了這個樓的投資成本,接近20%到30%,運營效率提高了30%,用能成本也節約了大概30%。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節能與綠色能源研究室主任 趙越:超階零碳大樓不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個完整的能源生態系統。實現了100%綠電的自給自足,形成了零碳建筑新模式,利于破解動力電池回收難題,標準化集中管理也避免了電池分散處置的環境風險。
新能源汽車可以給大樓反向供電
在這棟新投用的大樓里,還有著汽車給大樓反向供電的科技,這是如何實現的?
相對于傳統機械泊車的煩瑣,企業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全自動極速立體泊車系統,不僅在建造初期就節省了0.5億元的建造費用,使用起來也更加智能高效。
車輛停到指定區域后,機器人便會自動對接、調整車輛位置。再通過精度高、穩定性強的軌道系統結合齒輪驅控技術,實現機器人在軌道上帶車快速、精準地移動和啟停,單輛停車效率最高可以控制在35秒內。而在這套停車系統里,還藏著新能源汽車給大樓反向供電的黑科技。
總臺央視記者 楊子清:我身后的新能源汽車正在給整棟大樓進行供電,反向供電的秘密就是這個只有碗口一般大小的設備,有了它相當于在新能源汽車底部安裝了一個額外的充電口,當車輛停穩后,充放電機器人就會進行自動鏈接。鏈接成功后,數字化系統就會按需分配,對大樓提供持續穩定的電源。
在充放電機器人接入時,就可以對車上的動力電池進行“毫秒級”體檢,當電壓、電流、溫度等指標不符合大數據庫內同款電池的綜合指標時,就會在29秒內將車移動到安全的位置,并根據電池熱失控程度對車輛進行梯級浸沒,避免危險發生。
目前,每天只需要300輛車為大樓各提供10度電,就可以為大樓解決近一半的能耗,每位員工還可以享受每度電差價1.2元的收益。在極端情況下也可以完全采用汽車反向供電的模式,保證大樓正常穩定運行。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節能與綠色能源研究室主任 趙越:通過智慧化能源管理系統,大樓成為電網的柔性調節節點,可以配合電網削峰填谷,緩解高峰用電壓力,同時也提高了供電可靠性,其離網運行能力可以確保關鍵負荷不間斷供電。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編輯:佳佳
今天(8月24日)全球首個超階零碳大樓在青島正式啟用。之所以叫“超階”,是因為除了光伏發電外,這個大樓還通過梯次儲能電池以及新能源汽車放電,實現100%綠能替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