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關于大力發展商業保險年金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引導保險業大力發展商業保險年金(以下簡稱“商保年金”),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養老保障和財富管理需求。
個人養老金、商保年金、商業養老金,三個很像的名詞分別是什么含義?有啥不同?
首先要明確的是,我國養老保險體系包括三支柱。第一支柱是基本養老保險,第二支柱是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第三支柱則是個人養老金制度和各類商業養老金融業務。

從上述表述可以看出,個人養老金是一個制度安排。
2022年11月,我國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式落地,北京、上海、廣州等36個城市及地區先行實施該制度。2024年1月24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正式宣布,未來將在全國推進個人養老金制度。個人養老金制度的重點在于個人養老賬戶,即通過額外向個人養老賬戶轉入資金,可以投資專屬的個人養老產品。
從長遠看,好處是,在退休后除了常規的退休金外,還有一筆額外的投資收入。就眼下來看,好處則是投資者可以享受一定的稅收優惠。目前,每個人一年最多可以往個人養老金賬戶中充12000元,這筆錢可以在報稅時專項扣除。假設個人年收入30萬元,此舉一年可節稅2400元。對于更高收入群體而言,最多一年可節稅5400元,也就是12000元*45%。同時,賬戶中的投資收益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在未來取現時,才會按照3%的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回到近日發布的《通知》,我們來看商保年金的定義。商保年金主要是指商業保險公司開發的具有養老風險管理、長期資金穩健積累等功能的產品,包括保險期限5年及以上、積累期或領取期設計符合養老保障特點的產品。
簡單來說,商保年金是對保險公司開發的第三支柱產品的統稱。年滿18周歲的個人,就可以與養老保險公司簽訂商業養老金業務相關合同。具體來說,《通知》明確地將商保年金分成了五類產品。包括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在內的各類養老年金保險、其他年金保險和兩全保險、商業養老金業務、適應個人養老金制度的新產品和專屬產品、商保年金新型產品等。

這其中就包括我們接下來要說的商業養老金。商業養老金,是養老保險公司經營的新型商業養老保險業務,在第三支柱中,是個人養老金制度的補充,主要依托保險經營規則創新產品和服務,向客戶提供養老賬戶管理、養老規劃、資金管理、風險管理等服務。這一業務只能由養老保險公司進行經營。自2023年1月1日起,在北京市、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福建省、山東省、河南省、廣東省、四川省、陜西省等10個省(市)開展商業養老金業務試點。
由此可見,個人養老金是國家推出的第三支柱的一個制度性安排,商保年金是保險行業推進第三支柱的一個產品體系,商業養老金既是個人養老金制度的一個補充,同時又隸屬于商保年金的范疇,這三者都是國家養老保險三支柱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果從更宏觀的視角去看,為儲備養老資產進行的一系列金融活動,都叫作養老金融。在這個名詞下,又可以分為養老金金融、養老產業金融和養老服務金融。上述所討論的三個名詞,則屬于養老金金融。
上海市保險同業公會秘書長李玉新表示,養老是“家事”,也是“國事”。上海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上海保險業也正在多方位打造養老金融的“上海樣本”。
比如,在養老金金融方面,國壽養老是首批參與商業養老金業務試點的養老保險公司之一,截至目前,國壽養老上海市分公司管理的企職業年金、商業養老金等養老金資產規模突破了1000億元。
又如,在養老產業和養老服務方面,上海的泰康之家·申園養老社區已開業近十年,泰康之家·錦繡府養老社區已開業運營,為超過2000位長輩提供了高品質的醫養融合服務。在養老社區配建的康復醫院則是以老年醫學為基礎,打造急診急救保障、老年慢性病管理、老年康復的三重防線,為老人提供包括獨立生活、協助生活、專業護理、記憶照護、老年康復等一站式健康服務。同時,泰康以長期年金為主要產品形態,并將實體的醫養服務與商業養老保險產品相結合,為客戶提供“養老資金+養老資源”一攬子解決方案。


再如,平安人壽則是聚焦居家養老,通過提供一站式居家養老解決方案,為老人提供高品質的養老解決方案,滿足老人全生命周期的需求。
正如泰康人壽上海分公司總經理王志宏所說,養老金融其實涉及到非常多的行業主體。對險企來說,一方面險企擁有長期資金,另一方面,在越來越追求高品質養老的當下,整合資源至關重要,而險企能夠把資金儲備和資源建設結合起來。“這正是險企做養老金融的獨特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