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滋補品正在被“脆皮年輕人”改寫規則。近日,社交平臺一場“金蝶花膠創新食譜大賽”,吸引了眾多年輕用戶踴躍“種草”。
曾經被視為“老一輩滋補品”的花膠,如今通過即食化、場景化的創新,成為年輕女性早餐、下午茶甚至健身加餐的新選擇。她們曬出用花膠粥搭配水果、酸奶的創意吃法,討論著經期后、備孕期的營養調理,讓“養生”這件事變得時髦又日常。

跨界化 讓滋補品好吃又“出片”
“××可加萬物”的風,也吹到了滋補屆。最近,達人們發布的各種“花膠可加萬物”的創意吃法火了:
有博主在金蝶花膠粥里加上堅果、水果切片,搭配出營養豐富的健康減脂餐,吸引粉絲涌入評論區說“想試”;有的博主甚至放入大蝦、瑤柱等海味,打造“豪華版花膠粥”;還有博主則簡單地配車厘子、酸奶,打造精致下午茶場景,看起來也非常“出片”。
博主搭配的“豪華版花膠粥”。
精致的下午茶場景很“出片”。
金蝶膠(又叫金蝶花膠)是采用低眼無齒芒魚(又名查魚,拉丁學名“Pangasius hypophthalmus”)的魚鰾,經過干燥等工藝處理,顏色呈現為淡黃色到黃色的花膠(干魚鰾),大概1萬噸查魚只能產出1噸的金蝶花膠。
傳統花膠要泡要燉,太麻煩?,F在不一樣了,即食花膠開蓋就能吃,直擊年輕人痛點。數據顯示,參與相關話題的用戶中,超80%為女性,71%年齡在25到41歲。
這也意味著,她們不再將滋補視為“任務”,而是把花膠融入生活場景——清晨的花膠粥開啟元氣一天,下午茶的花膠甜品成為閨蜜聚會的話題,健身后的花膠加餐則是對身體的溫柔犒賞。
花膠可以做成甜品、餐食、飲料……對于年輕人來說,方便、好吃、好玩還不夠,更重要的是“出片”。于是在社交平臺上,達人們除了分享滋補美食,那些拍攝精美的照片和視頻還獲得了較高互動,評論區里,“顏值高”“想試試”成了高頻詞。

場景化 讓科學滋補成為生活態度
值得關注的是,年輕女性對花膠滋補的關注并非盲目跟風,而是基于科學認知的理性選擇。
今年6月發布的《中國魚膠營養手冊》提到,作為優質蛋白質的來源,花膠含有不同類型的膠原蛋白,對女性抗衰和子宮養護有較好的營養價值(詳情見《全球首份中國魚膠營養手冊正式發布》)。
像金蝶花膠、黃花膠等膠種,含有豐富的1型膠原蛋白,有助于維持皮膚的緊致度和輪廓;深海鱈魚膠、紅魚花膠等,則含有獨特的6型膠原蛋白,對修復子宮有著重要作用;赤嘴鳘魚膠、黃花膠、深海金鱈魚膠等,所含的12型膠原蛋白能保護骨骼。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女性食用花膠的主要場景是日常滋補(如經期后),達到61.9%;其次是備孕期和孕期,分別占27.9%和27.2%,產后食用花膠占20.0%;需求分別是加快肚皮組織的恢復(60.5%)、妊娠紋恢復(47.1%)等。而這也與花膠的傳統滋補功效相對應,符合健康調理與美容養顏的雙重需求。
如今花膠還能實現“國字號”溯源——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打造了中國魚膠高質量追溯服務平臺,為靠譜的魚膠都加上身份二維碼,消費者掃碼便能看到從魚種到餐桌的全鏈路——這些舉措,都讓花膠產業更加符合年輕人對“科學與健康”的講究。
擁有“身份證”的靠譜花膠。
此外,隨著花膠工藝持續創新,如最近上述提到的金蝶花膠,其在鮮制過程中應用了去腥新技術,讓花膠徹底擺脫了“腥味重”的帽子,并創新推出如芋泥、豆沙、楊枝甘露等受年輕人歡迎的新口味。
社交平臺上,滋補品從“吃的”變成“聊的”,花膠正在成為年輕人傳遞健康生活理念的社交貨幣:她們分享的不僅是食譜,更是一種愛自己的生活態度。
更重要的是,越來越多的滋補新玩法,實際上是對傳統滋補品需要長時間熬燉煮等老式印象的一種消解,讓花膠擺脫了“老一輩滋補品”的刻板印象,變成了年輕態的快消品——年輕人養生已經不愛藥味,他們要的是新鮮和快樂。
看到了嗎?傳統滋補品的年輕化,才剛開始。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