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多名高層被捕,其中一人和澤連斯基關系匪淺?
據法新社報道,烏克蘭當局在8月2日宣布,破獲國防領域內“大規模腐敗體系”,并在一天時間內逮捕4名涉案政要。
這場突如其來的反腐風暴,不僅讓烏克蘭國內政壇震蕩,也讓外界重新審視這個國家在戰爭環境下的腐敗問題。
更令人關注的是,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罕見地對反腐機構表示“感謝”,這背后是否隱藏著更深層次的政治博弈?

烏克蘭腐敗問題由來已久。蘇聯解體后,這個國家在轉型過程中深陷寡頭政治和裙帶關系的泥潭,腐敗問題成為難以根治的頑疾。
盡管2015年烏克蘭成立了國家反腐局(NABU)和國家反腐特別檢察院(SAPO),試圖通過法律手段遏制腐敗,但這些機構的獨立性始終受到質疑,烏克蘭的反腐行動也屢屢被政治干預。

如今,俄烏沖突進一步加劇了這一問題。
戰爭期間,西方國家提供的大量軍援物資和資金成為腐敗的溫床。
根據透明國際的報告,烏克蘭的清廉指數在全球排名仍然較為靠后,這不僅讓國際社會對烏克蘭的管理能力產生質疑,也直接影響了其前線官兵的士氣和戰斗力。腐敗問題已經成為烏克蘭戰場劣勢的重要原因之一。
面對腐敗問題,澤連斯基試圖通過立法將反腐機構劃歸總統直接控制,以此加強行動效率。
然而,這一法案在烏克蘭國內引發了強烈反對。
烏克蘭民眾和議員紛紛抗議,認為此舉可能削弱反腐機構的獨立性,甚至被解讀為澤連斯基試圖保護核心親信的權力擴張行為。
抗議活動愈演愈烈,成為俄烏沖突以來烏克蘭國內首次針對其政府的示威事件。
對此,澤連斯基不得不選擇妥協,恢復反腐機構的獨立性。
這一決定不僅是對烏方民眾情緒的回應,也是對歐盟立場的順從。
歐盟早已明確表示,反腐是烏克蘭申請加入歐盟的關鍵條件之一,如果無法滿足相關要求,后續的援助支持將受到限制。澤連斯基顯然無法承擔這一風險。
然而,這次反腐行動是否能夠真正改變烏克蘭的腐敗現狀,仍然是一個未知數。

據烏克蘭當局透露,目前被捕的4人中,包括烏克蘭總的議員奧列克西·庫茲涅佐夫。
他們以遠高于市場價格簽訂合同,并從中收取30%的回扣當作牟利。
對此,澤連斯基強調:“對腐敗只能是零容忍,要落實團隊合作以揭露賄賂行為,并最終做出公正的判決。”他補充說:“重要的是,反腐人員要獨立工作。”
有分析認為,澤連斯基的妥協可能是“以退為進”的策略,通過逮捕政要高層重新樹立自己的“反腐斗士”形象,借此提升民眾支持率。但這一策略的效果能否持久,仍需時間檢驗。
未來,烏克蘭是否能真正擺脫腐敗泥潭,將直接影響其國際援助規模、歐盟入盟進程,以及在俄烏沖突中的戰局走向。無論是澤連斯基政府還是烏克蘭反腐機構,都面臨著艱難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