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賽前,工作人員對比賽所用設備進行全面檢查。
數字化解決方案設計師,為工廠量身定制最優方案,讓機器更“聰明”;數據安全工程技術人員,制訂數據安全工程技術解決方案,實現對數據處理全流程的安全防護;農業數字化技術員,借助機器視覺等新技術,實現果蔬種植智能作業;互聯網營銷師,通過精心選品、視頻創推,讓產品賣得好、銷得廣……
數字經濟這個以數字技術為基礎的新經濟形態,推動著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發生深刻變革。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趨勢,數字職業悄然興起,給人們就業提供了新的空間、新的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提高全民全社會數字素養和技能,夯實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社會基礎。
連日來,記者走進互聯網企業及傳統行業中的數字職業崗位、相關部門單位、高校等,調研當前烏魯木齊數字職業發展情況、面臨的問題,以及各部門單位、企業就如何發揮好數字職業這一就業新渠道作用所做的探索和實踐。
□史傳芝
數字經濟孕育數字職業廣闊前景
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催生了新的職業,也帶動著越來越多的高技能人才投身于數字經濟建設的實踐。
近年來,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孕育了許多新的數字職業。2022年初,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22年版)》中,首次標注了97個數字職業。2022年6月,人社部官網發布《機器人工程技術人員等18個新職業信息向社會公示》,其中一批新職業也來自數字經濟發展中催生的數字職業。
從這些數字職業能看出來,伴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數字職業從業者不僅在一二三產業均有分布,而且已廣泛滲透到社會生產、流通、分配及消費的各個環節。
烏魯木齊市加大技改投入,以5G技術、物聯網、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賦能傳統制造業,推動制造業加快轉型升級,加速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企業云、智能生產設備、AGV機器人……卓郎新疆智能機械有限公司在生產制造各環節實現了數字化應用,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帶來成本的下降。
新疆中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引進華為世界領先的工業互聯網、5G技術,打造阜康能源、華泰公司、托克遜能化三個數字化園區,積極推進“數字園區”“數字礦井”建設,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
雙錢集團(新疆)昆侖輪胎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系統能夠追溯每一條輪胎的生命周期,以確保產品品質精良。
市工信局(大數據發展局)數據顯示,烏魯木齊市重點骨干企業焊接、噴涂等關鍵環節實現智能機械替代率不斷提高,新能源裝備、輸變電裝備等優勢產業生產聯網率不斷提升。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催生了新的職業,也帶動越來越多的高技能人才投身于數字經濟建設的實踐。
這一變化也發生在“三農”領域。
米東區蘆草溝鄉人民莊子村,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電商直播基地已進入建設收尾階段,它將利用人民莊子村百余家電商企業和倉儲的優勢建成米東區農副產品展銷中心,也將通過“網紅”入駐、直播帶貨等形式形成示范效應,通過線上線下培訓帶動更多農民將手機當農具,把直播當農活。
新疆榮耀九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經營自主研發的無人機和農業多用途無人車產品和服務。在農業多用途無人車中,應用了AI識別技術等,輕松識別農作物和雜草,確保“除草不除苗”。“新疆的農業規模化、機械化、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智能化農業技術和設備在這里有很大發展空間。”公司總經理馬波說。
畢業于大連理工大學的李昱斌回到烏魯木齊來找工作,求職方向主要是大數據平臺運維、數據分析等。“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小程序、App、AI診療、送餐機器人、自動駕駛技術等背后,都有數字職業從業者在耕耘付出。這一塊就業前景廣闊,尤其是烏魯木齊,隨著大數據、物聯網、5G應用場景的不斷豐富,機遇會越來越多。”李昱斌說。
數字職業注重經驗『學力』創新能力
在“數字職業”的賽道上,有技術類、產品類、設計類、市場/職能類等多種崗位,向計算機、數學、新媒體等專業新人敞開胸懷。
什么樣的人可從事數字職業,一定得是計算機、軟件相關專業的人員嗎?記者調研中了解到,數字職業并不是純技術崗位。
對于數字職業從業人員,理工類專業人員,不止包括計算機、軟件工程、電子信息與技術等,也有裝配制造、材料化學、數學等專業背景的人員。文科專業人員,除了新聞、傳播等與互聯網關聯度相對較高的專業之外,經濟學、市場營銷、廣告等專業背景人員也不少。
新疆觀世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為抖音、今日頭條等平臺代理招聘。“根據客戶需求,大專及以上學歷、不限專業、零經驗的人員都可以來應聘,無論是新媒體運營還是主播,都有成熟的團隊對新進人員進行培訓。”公司人事專員任牽遙說,對于應聘人員,更加看重的是學習能力,是否能在培訓、實踐過程中掌握與崗位需求相匹配的技能。
數字經濟逐漸滲透各個行業和領域,所帶來的結果就是在“數字職業”的賽道上,有技術類、產品類、設計類、市場/職能類等多種崗位,向計算機、數學、新媒體等專業的新人敞開胸懷,也迎接著其他各個專業的人員加入。
西部綠能新疆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后端開發工程師金新元說,他所在的團隊,有產品經理、項目經理、UI設計、運維等。“大家所學專業不同,多元專業產生的動能,包括創新能力、團隊活躍度、工作氛圍等,能為團隊保持創新活躍度提供新鮮血液。”金新元說。
除了學習能力,在和企業接觸過程中,大家提到的另一個高頻詞是:經驗。
新疆華祥眾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新疆華凌工貿(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一家子公司,致力于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設等。“目前正有項目在開發,對于工程師,我們傾向于招聘有經驗的、獨立完成過項目的人員,或者是參與過項目但是獨立負責過某一個環節的。”公司辦公室主任王雨柔說,是否和崗位適配,在試用期期間,上項目實踐就是最好的檢驗。
對于應屆畢業生,王雨柔說,相對于“技術能力”,“溝通能力”“學習理解能力”更為重要。她說,在數字職業領域,更充分地表達自我和理解他人、理解產品原理,降低人與人協作時的理解成本,對行業和企業都至關重要。
新疆云睿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能夠為客戶提供華為云產品、華為授權服務等。“我們的崗位需要應聘人員有華為認證。華為認證體系是覆蓋ICT全技術領域的認證體系,通過學習、考試,了解ICT概念,學到課堂以外的知識。”公司人力資源經理馬曉霞說,這可以算是就業前的一種“經驗”積累。
數字人才培養多方合作勢在必行
數字職業發展時間普遍較短,對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要求較高,培養人才需要一定周期,導致當前數字職業發展面臨人才缺口較大的矛盾。
數字職業拓展產業新空間,也面臨發展新挑戰。
數字職業發展時間普遍較短,對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要求較高,培養人才需要一定周期,但目前行業市場需求旺盛,導致當前數字職業發展面臨人才缺口較大的矛盾。
對于難招人的原因,金新元說:“烏魯木齊成熟的軟件開發人才相對較少,畢業生群體相對較多。”馬曉霞則遇到過這樣一種情況:“一所高校的一個計算機班,一半畢業生有考研計劃,剩下的一半人中,還有一部分人不著急就業。”
面對這些問題,金新元和馬曉霞都建議,加強本土人才培養,通過多種形式讓高校畢業生了解數字職業,培養他們對數字職業的興趣。
“作為企業,我們要擴大校企合作院校規模,加強與老師的溝通,通過他們的傳導,讓學生更了解市場需求。”馬曉霞說。
作為一名從業人員,金新元說,計算機領域,當前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難以滿足新的人才需求,人才供給質量和人才需求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匹配,為數字新職業人才與崗位的精準對接帶來了一定挑戰。學校更新教學知識以外,也需要學生在就業前不斷學習、參加社會實習實踐,以彌補數字化相關知識的不足。
其實,相關部門單位、學校已經在積極采取措施應對。
日前,自治區啟動了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項目。2023年至2030年,自治區將圍繞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數字化管理、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虛擬現實、區塊鏈、集成電路等數字技術技能領域開展培訓和專業技術等級考核評價,每年培養培訓數字技術技能人員2000人左右。
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相關人員介紹,這就是為了不斷壯大數字技術工程師隊伍,促進自治區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注入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今年5月底,新疆鐵道職業技術學院人工智能產業學院揭牌。新疆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陳光致辭說,新疆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將與新疆北上人工智能職業培訓學校聯合共建人工智能產業學院,希望雙方聚焦“數智賦能、融合創新”,在產、學、研、創、用等方面開展務實合作,為人工智能產業人才培養賦能。
充電學習提升綜合素質,外部“充電樁”再充分,最終效果還是看“充電者”自己的行動。
華西是一名物聯網專業大三學生,現在就已經開始穿梭于各招聘會現場。“我將來想做一名網絡安全師或者數據應用師,這對于經驗、項目經歷要求都比較高。我需要了解企業需求,彌補課堂知識的不足,尋找實習機會,積累經驗,為將來就業爭取更多的主動權。”華西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