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28日訊?近年來,濟南市市中人民法院依托市中區成為全省首批全環境育人試驗區為契機,積極探索區內教育集團設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根據不同教育集團內學生特點,堅持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則,主動承擔“教育合伙人”的責任,攜手開展“學法養正,知法明理”的校園法治主題活動,做好四篇文章,用心用情守護未成年人健康快樂成長,取得顯著成果。市中區人民法院先后被共青團中央、最高人民法院授予“青少年維權崗”,被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授予“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建好一支隊伍,上好每堂法治課。未成年人是祖國的花朵。區法院始終堅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則,因此,在推選法治副校長和法治輔導員的人選上,優中選優、強中選強,推選的法治副校長都是業務骨干、辦案能手。他們擔任法治副校長和輔導員后,不管業務多忙,都能盡職盡責,定期開展法治講座和班會,努力當好普法先鋒,為學生健康成長撐起“平安傘”。在與白馬山教育集團開展的法治進校園活動中,根據白馬山教育集團所屬學校處于城鄉結合部和城郊結合部,生源大都是附近村居百姓子女和外來務工子女特點。小學生年齡多集中在7-12歲,鑒識能力差、心理不成熟、法律意識淡薄,家長忙于生計,缺乏教育觀念和陪伴時間的特點。每堂法治課,從提升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出發,對小學的學生們側重強調網絡安全的重要性、校園霸凌和未成年人犯罪偷盜行為的危害性,面對心智未開的幼兒園小朋友,就宣講緊急求助知識和相關生活常識,從不同側重點來提高學生法治觀念和自我保護意識。讓法治觀念真切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
強調審教結合,注重源頭預防。市中區人民法院通過送法進鄉村、進社區、舉辦開放日、公開庭審等開展家庭教育指導等活動,結合學生心理特點,以案說法,普及未成年人保護及預防犯罪法律知識,增強未成年人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幫助未成年人遠離犯罪,培養誠實守信、遵紀守法、崇尚法治的良好習慣,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為了對小學生們進行直觀法治教育,每學期開學第一課,他們都要協助轄區小學進行“開學第一課”法治教育實踐活動,讓同學們化身審判長、審判員、原告、被告、法警等角色,親身參與“庭審”,零距離感受法院審判工作。親身感受法的威嚴,從心靈中受到震撼,在成長道路上受法的“約束”,自覺遵紀守法,好好學習,將來成為國家棟梁之材。

多樣式普法,用心用情讓法治教育入心入腦。青少年正處于身心成長的關鍵期,生理、心理都在發生變化,如何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扣好人生第一??圩樱瑢W校、家庭、社會等共同攜手,當好他們的人生導師。在法治教育中,他們守正創新,勇敢嘗試,力求做到聚力權益保護、強調審教結合。一是創新教學方式提高參與度。采用激勵式互動式授課、法律知識競賽、法治情景劇等各種形式,使廣大學生愿聽、愛看、積極參與,比如舉辦“我心目中最優的學生法官”評選活動,由學生們扮演法官等進行模擬詢問、訊問,有效促進學生們對法官的了解,引導大家支持法治建設。二是利用流行元素豐富“教材”形式。結合身邊真實案例,創作微動漫、微電影等,用可愛的本土化卡通形象和膾炙人口的歌曲,讓學生在歡聲笑語中了解法律知識。三是定期“請進來”豐富教學地點。在“六一”國際兒童節等時間節點,常態化開展未成年人法院主題的法院開放日活動,如去年秋季開學前夕,區法院組織萌娃開展法院法治體驗之旅,把法院變成法治教育“第二課堂”,讓同學們在近距離的交流互動中感受法治魅力。

注重源頭預防,加強未成年人權益保護 。市中區人民法院未成年人特別法庭還聚力權益保護,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嚴,保障未成年人的參與權和表達權,與區內各個中小學建立涉法熱線,在涉及少年兒童家事案件中做到依法詢問適齡未成年人的意見,并將其真實意愿作為案件裁判的重要參考依據,以保護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
在案件辦理過程中,為使婚姻家庭糾紛中涉未成年人案件得到有效化解,法庭成立“愛心家事港灣”,根據涉未成年人案件實際情況,發出《家庭教育責任告知書》《關愛未成年人提示書》等。提示父母要關愛未成年子女、依法帶娃,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遭受傷害,減少因離婚后雙方矛盾糾紛再發生變更撫養權、撫養費等問題,在關愛未成年人的同時實現矛盾糾紛源頭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