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荷奶業發展中心發布《中國奶業白皮書(2016)》
近日,中荷奶業發展中心在“第八屆中國奶業大會暨2017中國奶業展覽會”上發布了《中國奶業白皮書(2016)》。該中心由中國農業大學、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和荷蘭皇家菲仕蘭公司于2013年11月發起成立,此次已是成立以來第三次權威發布行業信息與分析報告。該白皮書的編撰匯集了中荷兩國權威專家資源,不僅為中心支持中國奶業發展提供了有效的科學依據,更為國內奶業全產業鏈的發展與變革提供了有價值的借鑒。
全新發布的中國奶業白皮書圍繞中國奶業產業鏈的整體情況及其發展趨勢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主要包括:國家相應政策的分析,中國奶牛養殖業的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對中國乳品消費市場的變化分析以及中國奶業科技進展與前景等。
政策解讀:國家全方位規劃布局,加強監管力度
“十三五”全國奶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奶業是現代農業和食品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健康中國、強壯民族不可或缺的產業,是食品安全的代表性產業,是農業現代化的標志性產業,也是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的戰略產業。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奶業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多次就奶業發展作出重要批示,對振興民族奶業、重塑消費信心提出明確要求。1月24日,在旗幟嬰兒乳品股份有限公司,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是乳業生產和消費大國,要下決心把乳業做強做優,生產出讓人民群眾滿意、放心的高品質乳業產品,打造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乳業產業,培育出具有世界知名度的乳業品牌。
白皮書從養殖與加工兩個方面對國家奶業相關政策進行了梳理,并對其相關影響進行了分析。奶牛養殖業政策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發展:補貼政策,發展優質飼草料種植的政策,生鮮乳質量安全監管政策和國家重大產業規劃。
中荷奶業發展中心主任李勝利教授在發布會上指出,通過以上政策的實施,養殖業產業素質將全面提升,產業發展格局也將更趨合理;加工企業整體素質明顯提高,嬰幼兒配方乳粉市場更加規范健康。正是因為國家全方位的規劃布局,監管力度的加強,才使種、養、加全產業鏈在未來發展過程中,可以更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共同開創良好的奶業新局面。
科技創新:奶牛繁殖育種體系建設取得重大突破
2016年,中國奶業在奶牛繁殖育種體系建設、飼料資源與飼養標準建立、疾病與疫病防疫體系建設、生鮮乳檢測技術、乳制品加工技術、牛場糞污處理與利用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特別在基因組選擇分子育種技術體系研究方面,中國農業大學張勤和張沅團隊主持申報的“中國荷斯坦牛基因組選擇技術平臺的建立與應用”獲得2016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建立了完整的中國荷斯坦牛基因組選擇分子育種技術體系。
自2012年至2015年,該技術應用后,在全國各公牛站選出優秀青年公牛并投入使用,獲得大量優良后代母牛,大幅度提高了母牛群的生產性能,使我國奶牛遺傳改良速度較成果應用之前提高了一倍,極大地推動了我國奶牛業的科技進步,縮短了與發達國家的差距,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規模化牧場成為主流,成母牛單產復合增長率達6%
據中心研究項目對京津冀地區奶牛養殖的調研發現,養殖規模近年來呈顯著上升趨勢,規模牧場逐漸占據絕對地位。2016年,我國荷斯坦奶牛的存欄大約為760萬頭,比2015年有所下降。盡管如此,由于單產水平和養殖效率的提升,生鮮乳的總產量和供給得到了保障——我國牛奶產量3602萬噸,成母牛單產達到6.4噸,與1997年2.09噸的單產相比,復合增長率達到6%。
圖1. 1997~2016年我國奶牛存欄和生鮮乳產量變化情況
目前來看,規模牧場模式已經成為奶牛養殖的主體和主流模式,養殖小區和散養的比例逐漸減少,2016年規模化養殖比例超過53%,萬頭牧場的數量超過50家。根據《全國奶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預測,到2020年奶牛規模化養殖比重將達到70%以上。另外,根據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2016年調研數據顯示,我國規模牛場平均單產達到7.5噸,84%的牛場使用了全混合日糧(Total Mixed Ration,簡稱TMR)設備,44%的牛場自有或租賃了飼料用土地,優質粗飼料推廣應用情況大好,如全株玉米青貯的應用比例達到82%。規模牧場的飼養條件、產業素質和生產水平逐步提高,已經成為我國奶牛養殖發展的主體模式。
圖2.100 頭以上規模存欄比例(2016年為估計數)
當然,李勝利教授在發布會上也提出,在牧場規模化進程中,難免有挑戰和壓力。高成本、高污染以及產業鏈利益博弈等多方面原因,都可能會制約奶牛養殖業的進一步發展。
乳制品產量、質量雙雙提升,上市乳企利潤同比增長
中國乳制品產量持續保持增長,2016年乳制品累計產量2993.2萬噸,同比增長2.2%。乳制品種類仍以液態奶產品為主,2016年液態奶產量2737.2萬噸,同比增長8.6%。乳制品質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2016年前三季度,全國乳制品監督抽檢合格率99.8%。1~11月份嬰兒配方乳粉國家抽檢合格率99%,乳品質量達到歷史最好水平。
2016年乳業上市公司業績整體趨好,15家已發布年報的乳業公司中13家公司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增長,有11家公司營利,其中8家公司實現了營收和凈利潤的同比增長。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區域性乳企異軍突起,燕塘乳業、天潤乳業、廣澤股份等一些區域性企業通過區域深耕和域外拓展提升了業績,2016年戰績斐然,實現營收利潤雙增長。
不過,受2016年上半年奶價持續走低的影響,奶牛養殖企業的利潤受到影響,現代牧業和中國圣牧的利潤嚴重下滑,現代牧業甚至出現嚴重虧損。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國乳制品加工業的劣勢,產品結構不夠合理、原料奶生產與加工企業需求間的平衡不穩定。
嬰幼兒奶粉消費高速增長,乳制品種類日益豐富
2016年是“全面二孩元年”,政策實施近一年來,生育需求增長迅速,預計每年新增人口300萬,將明顯帶動嬰幼兒奶粉消費需求。然而目前國內嬰幼兒輔食的市場容量僅為80億左右,尚有5倍以上的市場空間。因此,國內嬰幼兒奶粉市場將迎來又一銷售小高峰,將帶來市場20%的增量,預計2018年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規模將達到1000億元人民幣。
此外,常溫酸奶、瑞士乳桿菌飲品、愛克林乳酸菌飲品等新產品的爆發式增長,也促進了乳制品市場需求“井噴式”提高。預計2020年中國人均酸奶消費量將趕上英美兩國,達到人均8.4千克,增長空間75%;巴氏奶產量將達到296萬噸,年復合增長率約5%。中荷奶業發展中心成員伙伴、荷蘭合作銀行上海分行食品與農業研究總監陳煒在發布會上提出,“健康型、功能型乳飲料將有預計1000億元的利潤空間。”
嬰幼兒配方奶粉進口增速極為迅猛,荷蘭和愛爾蘭兩國占比超過50%
同樣受到“二孩”政策影響的還有嬰幼兒配方奶粉的進口,其增速極為迅猛,2016年進口量達到22.14萬噸,同比增加25.79%;進口均價13593美元/噸,進口總額30.10億美元;其中荷蘭和愛爾蘭在中國的進口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中占有50.33%的份額,出口到中國的總量達到11.14萬噸,是中國進口嬰幼兒奶粉的最大來源國。
不過,2016年6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嚴格整頓行業,預計到2018年將有2000個品牌被迫退市。由于部分不符合國家管理規范的國外奶粉品牌退出中國市場,到2020年,嬰幼兒配方奶粉進口量將有所下降。
除此之外,白皮書還對粗飼料進口的增長空間和種牛及精液的進口政策進行了介紹。2017年1月開始執行的新修訂的《種牛及冷凍精液和胚胎進口技術要求》,將使未來奶牛進口貿易量逐步減少并趨于穩定,進口價格可能出現明顯提高。
發展趨勢:生態化、機械化、信息化,種養加一體化
雖然中國奶業科技水平在不斷提升,但是與奶業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奶業仍舊面臨著如下的產業和科技問題:一是優質粗飼料供給不足、調制技術和評價有待改善;二是單位生產成本高;三是飼料轉化率低,奶牛單產水平低,規模牧場平均飼料轉化效率1.29,低于奶業發達國家1.5,在奶牛利用年限過短上,根據中荷奶業發展中心研究項目調研結果,百頭以上規模牧場成母牛平均利用胎次在2.7胎;四是自主育種與遺傳評估體系亟待完善,優秀種質資源依賴進口;五是生態與環保壓力大,氮、磷、甲烷等營養物質環境排放量高,牧場糞污處理設備投入還是比較少,簡單還田仍是主流處理模式;六是機械化設備對外依存度高,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大中型牧場的主要技術設備基本從國外進口,約占80%,國內設備市場份額甚少。
因此,白皮書中指出,未來中國奶業科技攻關將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向:集成創新后裔測定和基因組選擇等關鍵技術;提升優質粗飼料生產調制技術;提高奶牛飼料轉化率,降低成本;集成牛場減排和奶牛糞污綜合利用技術;加強奶牛疫病防控綜合技術研發;加強乳制品加工技術研發,實現產品多元化;加大機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技術開發。
《中國奶業白皮書(2016)》通過宏觀數據統計及來自實地、長期的監測及考察數據對整個產業鏈進行了全面的觀察與梳理,力求為行業提供專業和及時的可借鑒信息。如果您需要閱讀完整的白皮書,請聯系中荷奶業發展中心(微信公眾號:中荷奶業發展中心)。
關于中荷奶業發展中心
中荷奶業發展中心(Sino-Dutch Dairy Development Centre, SDDDC)成立于2013年,由中國農業大學、荷蘭瓦赫寧根大學、荷蘭皇家菲仕蘭公司共同發起,旨在促進中荷雙方在奶業方面的交流與合作。SDDDC致力于打造一個開放、共享、協作的平臺,以共享荷蘭奶業先進技術及經驗,促進中國奶業全產業鏈在食品安全、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等方面的提升。2014年至今,荷蘭CRV公司、中國中地乳業控股有限公司、荷蘭合作銀行、河南花花牛乳業有限公司、北京東方聯鳴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遼寧禾豐牧業股份有限公司和荷蘭QLIP等企業先后加入了中荷奶業發展中心,成為合作伙伴。
本文來源:中華網
http://money.china.com/fin/xf/201706/27/318533.html
(原標題:國家全方位規劃布局下的中國奶業現狀及發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