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監管層持續推動下,A股市場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回購革命"。據證券時報·數據寶最新統計,2025年以來上市公司已累計投入889.93億元用于股份回購,其中7月單月回購金額達140.12億元,環比增長12.06%,連續四個月突破百億關口。這場由政策驅動、企業響應的資本盛宴,正在重塑中國資本市場的價值發現機制。
以130億元回購計劃領跑全市場,其年內已累計斥資24.83億元實施回購,其中9.73億元用于注銷股本,15.1億元投向股權激勵。這家家電巨頭通過"注銷+激勵"的組合拳,向市場傳遞出對長期價值的堅定信心。數據顯示,7月共有27家公司回購金額超億元,、、等藍籌股均投入超5億元真金白銀。
行業分布呈現鮮明特征:家用電器、基礎化工、電子、醫藥生物四大行業成為回購主力軍,合計貢獻超4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家用電器行業指數7月僅上漲2.33%,在31個申萬一級行業中排名倒數第六,但行業回購金額卻高居榜首。這種"指數低迷、回購踴躍"的背離現象,折射出產業資本對行業長期競爭力的深度認同。
政策創新成為本輪回購潮的核心驅動力。自去年10月央行聯合金融監管總局、證監會推出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政策以來,上市公司已累計獲得919.17億元專項貸款額度,其中595.05億元專項用于股份回購。成為最大受益者,其提供的回購貸款額度從24億元增至25億元,貸款期限延長至三年。截至6月30日,這家生豬養殖龍頭已累計回購21.1億元,占總股本0.96%。
民營企業展現出驚人活力,在獲得專項貸款的323家公司中占比達73.68%,獲得貸款金額379.83億元。這種政策傾斜與市場響應的良性互動,凸顯監管層對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持。從地域分布看,廣東、江蘇、浙江三省上市公司獲得貸款金額占比超60%,與區域經濟活力形成高度共振。
回購潮背后是上市公司對估值修復的強烈訴求。在553家發布回購預案的公司中,32家最新市盈率處于年內30%分位數以下,美的集團(13.03倍)、(21.57倍)等龍頭更是創下年內估值新低。英大證券研究發現,股份回購方案推出后,上市公司股價在6個月內平均上漲12.7%,顯著跑贏大盤。
業績支撐為估值修復提供堅實基礎。在發布10-20億元回購計劃的同時,預告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63.39%-78.52%,其內蒙古烯烴項目投產帶來的產銷量提升成為關鍵增長極。類似案例不在少數:、、思源電氣等7家低估值公司均預告業績正增長,形成"低估值+高成長"的黃金組合。
監管層的政策組合拳正在產生乘數效應。上交所近期修訂回購指引,將每日回購股份上限從50萬股提升至100萬股,并簡化注銷流程;深交所則推出"回購專用賬戶"電子化管理系統,將辦理時間從3個工作日壓縮至實時辦結。這些微觀改進與宏觀政策形成共振,推動回購市場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市場人士指出,當前A股整體股息率已達2.8%,超過10年期國債收益率,回購注銷帶來的每股收益提升效應愈發顯著。據測算,若年內889億元回購資金全部用于注銷,將提升滬深300指數整體EPS約1.2%。隨著更多上市公司將回購納入常態化市值管理工具箱,中國資本市場正加速向"價值投資"新時代邁進。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資本博弈中,889億元真金白銀不僅托起了市場信心,更在重塑資本市場的價值坐標系。當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形成合力,當政策創新與市場響應同頻共振,A股市場正迎來價值發現與資源配置的深刻變革。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青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