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倪兆中 北京報道
近期,隨著《》的上映,國產動漫電影這一題材再度引發市場討論。從2015年熱映的《大圣歸來》,到創下超50億元票房成績的《》,再到去年暑期檔大熱的《》,以及獨具風格的《中國奇譚》,這些作品憑借各自的特色,收獲了眾多觀眾的喜愛與認可。
近年來,國產動漫一直在不斷推陳出新,已然成為國產電影的一個重要分支。
多位電影從業人士表示,動漫電影的蓬勃發展,除了國家政策的支持,為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技術的日益進步,也為其創造了更多視覺可能。
“這些票房不錯的佳片,證明了國產動漫電影的實力和潛力。預計未來將會創造更大的市場規模。”一位電影從業人士說。
產業不斷成熟發展
國產動漫事業由來已久,早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就有成熟作品問世,此后的發展一直從未停歇。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國產動漫的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據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統計,截至2022年年底,全國擁有各類動畫企業6800多家,從業人員約34萬人。
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分析報告,2023年中國動漫產業總產值突破了3000億元人民幣,相比2021年的2111億元有顯著增長。預計到2029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4700億元。
這一增長趨勢不僅體現在產值上,還表現在觀眾數量和票房收入上。隨著觀眾對動畫作品的需求不斷增加,尤其是高質量、有創新性的作品更受歡迎,國產動漫電影逐漸成為國產電影的一個重要分支。
國產動漫的蓬勃發展,在諸多領域都有體現。題材方面,在早期,國產動漫主要以低幼向、簡單故事和較為傳統的二維動畫為主。隨著文化自信的提升,國產動漫開始深度挖掘中國傳統文化資源。
從古代神話傳說到歷史故事,從民間藝術到古典文學,都成為隨手可得的素材寶庫。這種對傳統文化的挖掘,使得國產動漫在內容上具有了獨特的魅力,區別于以西方文化為背景的歐美動漫和以動漫文化為主流的日本動漫。
技術方面,從事電影特效工作的李奇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隨著3D建模、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等新技術的應用,動畫作品在視覺效果和觀眾體驗上得到了顯著提升。一些公司還開始嘗試跨界融合,與其他領域如游戲、影視、文學等進行合作,以拓展IP的價值和影響力。
從產業層面看,國產動漫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逐漸走向整合。從動畫制作公司的兼并重組到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發展,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制作端有新的技術和創意涌現,播出端有各種新興的網絡平臺,在衍生產品端,也有玩具、文具到服裝、主題餐廳等。
尤為重要的是,隨著題材的多樣化和內容的深度挖掘,動漫產品的受眾群體不斷擴大,不再局限于兒童,青少年和成年觀眾成為國產動漫的重要受眾,進而為國產動漫的市場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此外,一些優秀的國產動漫作品開始走向國際市場,受到國際觀眾的關注和喜愛。例如《》在國際電影節上獲得好評,其獨特的東方美學風格和動人的愛情故事吸引了不少國外觀眾。
國產動漫產業不斷發展的同時,也逐漸形成自己的版面格局。李奇告訴記者,目前行業內存在多家實力雄厚的動畫制作公司,如光線傳媒、奧飛娛樂和華強方特等,這些公司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能夠推出高質量的動畫作品。
此外,動畫制作公司也開始注重差異化競爭,通過獨特的題材、風格和技術手段來吸引觀眾。同時,動畫制作公司還開始注重品牌建設和IP布局,通過打造知名IP和品牌形象來提高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
李奇說,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一些小型動畫制作公司逐漸被淘汰,而大型動畫制作公司則通過并購和合作等方式不斷擴大市場份額。同時,一些新興的動畫制作公司也開始嶄露頭角,通過創新和差異化競爭在市場上獲得一席之地。
未來潛力巨大
隨著產業技術的不斷發展,一大批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應運而生,不少動漫電影還取得口碑、票房上的雙豐收。
比如《哪吒之魔童降世》獲得50億元票房,位列中國影史票房排行榜第4。這部根據中國古代神話故事改編的動畫電影,通過現代視角重新詮釋了哪吒的形象,使其更加符合當代人的審美和情感需求。
以唐朝為背景的《長安三萬里》,講述了一個關于忠誠、勇氣和智慧的故事。該片在美術設計上遵循唐代風格,打造了較為真實可信的美術情境,受到了觀眾的廣泛好評。《中國奇譚》集合了多個中國傳統神話故事,并將傳統故事進行了現代化的改編和呈現,每個故事都有其獨特的視覺風格和敘事方式,使得整部影片充滿了多樣性和新鮮感。
在某影視宣傳公司工作的林華(化名),他所在的公司承接過多部大制作影片的宣發活動。在他看來,目前國產動漫電影已經逐漸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道路,很多影片都有自己明顯的特點,他們在宣傳相關影片時,也會著重突出這些特點。
他覺得,中國動畫行業有必要繼續探索多元題材和多種風格的作品,以滿足不同觀眾群體的需求。例如可以引入更多國際元素,使傳統國產動漫更具國際化的影響力,進而提升全球知名度。還可以探索更多創新的故事和表現形式,以吸引更多觀眾的關注和喜愛。
回望國產動漫產業的發展壯大,政策支持是一個重要原因。當國產動漫產業面臨困境時,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有力的扶持政策,例如通過限制國外動漫在黃金時段的播出,稅收優惠政策的實施,減輕了動漫企業的負擔,以及版權規范保護了動漫創作者的權益。
這些支持政策為國產動漫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目前仍舊發揮著巨大作用,有效促進動漫電影的未來成長。一些地方政府還設立了動漫產業專項資金,用于支持動漫企業的創作、技術研發和市場推廣等。
對于國產動漫電影的未來,李奇比較看好。他說,隨著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新興技術的不斷發展,國產動漫將有更多的創新機會。“人工智能可以輔助動畫制作的各個環節,提高制作效率和質量;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還可以為觀眾帶來全新的觀影體驗。”
林華也認為動漫電影市場潛力巨大,因為擁有龐大的人口基數和不斷增長的文化消費需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文化產品的消費意愿也在增強。特別是在動漫周邊產品、主題公園、動漫展會等衍生領域,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研究機構也給出了較為樂觀的前景預期,據中智正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30 年中國動畫產業發展趨勢及未來前景預測分析報告》顯示,國產動漫市場規模正呈現出持續擴大的趨勢,預計到2029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5000億元。這一數據無疑展現出了國產動漫行業強勁的發展動力和廣闊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