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著名作家吳研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在《新小說》雜志上進行連載,成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部連載小說,而吳研人也就成了中國的第一位連載小說作家。
隨著吳研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的成功連載,在1903年,又一位作家劉鶚的《老殘游記》的前二十回,也在《繡像小說》這本雜志上連載,后來,這部小說以其生動形象的文筆和深厚的藝術功力又在天津的報紙 《日日新聞》上連載。
隨后,曾樸的《孽海花》、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秦瘦鷗的 《秋海棠》,以及巴金的《家》和魯迅的《阿Q正傳》等著名小說,都是以連載小說的形式最早和廣大讀者見面的。
于是,連載小說成了當時人們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學形式,也成了當時許多報刊每期必須要有的一道文學的美味佳肴。
在中國的通俗文學史上,著名作家張恨水以寫連載小說而聞名,民國初期,張恨水的大部分小說都是以連載小說的形式發表的。張恨水才思敏捷,寫作的速度很快,而且,寫出來的小說質量也很高,在當時,他同時為好幾家報刊寫連載小說,以此掙得稿費來養家糊口。
張恨水寫的著名小說 《啼笑因緣》,自1926年起就在《世界日報》的“明珠”副刊上連載,一直到1932年才連載完畢,他描寫的姻緣故事才畫上了一個句號。長達7年的連載小說,恐怕在世界文學史和報刊史上都不多見,可以說,張恨水以其非凡的文學才華創造了一個令人嘆為觀止的寫作奇跡。
我國清末民初時期的連載小說,大部分作品都是專門針對報紙的副刊進行寫作的,作家更多的考慮的是報紙副刊的特點。所以,當時的作家在寫作連載小說的時候,必須要做到章節之間要自然連貫,故事情節也必須緊湊,這樣,才能讓讀者在每天的閱讀中獲得美好的藝術享受,同時,只有寫出的小說具備動人心弦的故事和優美的語言,才會有無窮的藝術感染力,才能使連載的小說深深吸引讀者每天去閱讀。
連載小說因為篇幅不長,讀者在幾分鐘之內就可以讀完,在這幾分鐘的短暫閱讀中,讀者的心情是愉悅的,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所以,在清末民初,連載小說一出現,立刻就受到了無數人的熱烈歡迎,在人們無限的青睞之中,連載小說的魅力直到現在依舊經久不衰。現在的許多報刊,尤其是許多報紙,依然開辟有連載小說的欄目,擁有很多的讀者,這正是清末民初連載小說的延續。
清末民初的報紙多喜用小說連載的形式來吸引讀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