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古茗并非完美無缺,它也面臨著自己的挑戰。
加密門店策略曾是古茗迅速擴大規模、獲取效益的法寶,但如今,新店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市場似乎已有些應接不暇。有業內人士大膽預測,2024年可能會迎來一波加盟商調整的浪潮。
“我們預期在已建立布局的15個省份中繼續提高門店密度,在全國尚有19個省份尚未建立布局,將策略性地進入與已建立布局省份相毗鄰的省份。”面對這樣的形勢,古茗依然堅持其擴店計劃。
但問題在于,并非所有省份都能與浙江、福建等地的基建水準和人口密度相媲美。隨著古茗全國性擴張步伐的加快,其原本在供應鏈上的顯著優勢可能會逐漸被稀釋。
同時,隨著同一省份內加盟商數量的增加,原本加盟商的利潤空間也被不斷擠壓。畢竟,優質的鋪面和客流量是有限的,門店越多,競爭就越激烈,那些位于人流量較少或消費能力較低地區的門店,其銷售額和利潤率自然難以保障。
數據也反映了這一趨勢。今年前三季度,古茗加盟商流失率達到了11.7%,而去年全年這一數字僅為8.3%,即便是在疫情影響的2022年,流失率也僅為6.7%。
此外,古茗的單店日均GMV、單店日均售出杯數等指標都出現了下滑。今年前三季度,古茗單店日均GMV從去年前九個月的6800元下滑至6500元,單店日均售出杯數也從417杯減少至386杯,每筆訂單的平均GMV也從28.2元減少至27.7元。

其實,古茗所面臨的困境并非個例,整個奶茶飲品行業都處在這樣的十字路口。
同樣尋求港股上市的蜜雪冰城,也面臨著類似的問題。
截至去年9月底,蜜雪冰城的門店數量已經超過了4.5萬家,一舉超越,成為全球門店數第一的茶飲品牌。這個數量,相當于古茗、滬上阿姨、茶百道等五家頭部品牌門店總數的總和,可見其規模之龐大。
在門店數量快速擴張的同時,蜜雪冰城的飲品出杯量也保持了高速增長。2023年及2024年前九個月,蜜雪冰城的門店網絡分別實現了約74億杯和71億杯的飲品出杯量。按照的算法,這些飲品出杯量分別能繞地球27.9圈和26.6圈。
與茶百道一樣,蜜雪冰城在供應鏈體系上有著強大的優勢,這使得其賺錢能力不容小覷。進入2024年后,蜜雪冰城的營收和凈利潤持續增長。招股書顯示,截至2024年9月30日,蜜雪冰城實現收入187億元,同比增長21.2%;實現凈利潤35億元,同比增長42.3%。
說實話,在凋敝的大環境下,蜜雪冰城能獲得這樣的發展并不簡單。但同樣,它也會面臨一個發展性的問題:蜜雪冰城這么大的密度,還能發展多大?以及能否保障大多數加盟商都賺到錢?
事實上,近兩年蜜雪冰城的營收規模和凈利潤增速都在放緩,新進入的加盟商回本盈利速度大不如前,加盟商中不乏抱怨之聲。

同行們“不顧死活”的價格下探,正試圖蠶食蜜雪的低價市場。書亦燒仙草、、茶百道、滬上阿姨以及古茗等品牌都打響了“個位數戰役”,9.9元喝奶茶已經成為平常事,啦啦、茶瀑布等品牌更是站穩了6元地帶。
反觀蜜雪冰城,這位“低價王者”在一年半內已經悄然漲價了3次。但每次漲價都要被冠上“背刺”打工人的帽子,可見低價標簽已經深深烙印在雪王的身上。
這一年,茶飲行業也在加速洗盤。窄門餐眼數據顯示,截至11月12日,全國奶茶飲品門店約為41.3萬家,近一年新開14.2萬家,但凈減少約1.8萬家。也就是說,近一年關閉了約16萬家門店。
在這個深度存量博弈的競爭階段,古茗和蜜雪冰城都站在了十字路口,面臨著艱難的抉擇:
是繼續追求速度,還是轉而注重質量?這個抉擇,不僅關乎它們的未來,也關乎整個茶飲行業的走向。
但無論選擇哪條路,茶飲行業已經高度“內卷”,玩家們的日子越來越有挑戰。
參考資料:
1、《蜜雪冰城還在“踩油門”》虎嗅
2、《古茗沖擊港股IPO,今年前三季度收入64.41億元,中國最大的大眾現制茶飲店品牌》FBIF食品飲料創新
3、《營收、負債與存量競爭:關于古茗的三個問題》36氪Pro
點擊「在看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