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種被稱為“夢回大唐”“死亡三秒”的“死亡游戲”在一些中小學校園中流行,有學生玩后險些遇險。這是一種什么游戲?有多危險?如果孩子在學校因體驗這種游戲發生意外,誰來負責?還有哪些容易被忽略的危險“游戲”一定不要去做?一文速覽。
“死亡游戲”再現,有家長稱孩子撿回一條命
近日,湖南益陽一學生家長反映,一種“死亡游戲”流行校園。該“游戲”也被稱為“夢回大唐”或“死亡三秒”。
視頻截圖/長城新媒體
據體驗者描述,“游戲”步驟包括靠墻蹲下深呼吸、憋氣,再由其他人按胸口等。其核心點在于,讓體驗者快速達到窒息缺氧的狀態。這位為此深感后怕的家長說,兒子在游戲后迅速暈倒,直到第二天還感覺頭痛頭暈,“這一次這條命真的算是撿回來的”。
11月4日,益陽市教育局工作人員表示,在了解相關情況后該局已采取措施,已要求全市學校進行排查,“截至目前,我們暫未接到其他學校類似情況的報告。此外,我們在加強生命教育工作方面已經做了后續部署。”涉事家長表示,孩子已無大礙。
早在 2000 年初,這類游戲就引起媒體關注,但如今卻死灰復燃。更令人擔憂的是,全球范圍內類似游戲頻發,屢禁不止。去年,國外短視頻平臺上的窒息挑戰導致 6 名兒童死亡,而在美國,1995 年至 2007 年間有 82 名青少年因參與此類游戲失去生命。
2004年,教育部曾明確表態,“死亡游戲”極易損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教育部堅決制止此類游戲在學生中傳播、蔓延。同時要求中小學校進一步加強管理,保障廣大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
截圖/教育部官網
2020年,國家網信辦曾發布《關于開展2020“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網絡環境專項整治的通知》。其中提到,密切關注即時通訊工具群圈和論壇社區環節,嚴防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有害信息蔓延。全面巡查甄別“藍鯨死亡游戲”“死亡窒息”“心跳文學社”等誘導青少年自殘自殺的版塊、群組、圈子。
截圖/國家網信辦官網
“死亡游戲”為何會再次流行?
檢索可知,“夢回大唐”此前被稱為“死亡游戲”,又叫“心跳游戲”或“閉氣窒息游戲”。至于為什么會叫“夢回大唐”,是因為傳言稱,有人在窒息片刻出現幻覺,或是“看見童年場景”,或是“目睹夢幻景色”,甚至重溫了“前世記憶”。
根據參與者的描述,這種游戲的操作很簡單,但是它危險性極高,嚴重的甚至可能致命。這種游戲大致上就是參與者借助同伴的按壓使自己陷入缺氧狀態,并因缺氧而短暫失去意識,這個過程中可能經歷回憶、出現幻覺。
該游戲最早源于東南亞及我國港臺地區青少年當中,20世紀90年代末傳入我國,在內地和沿海城市的少數中小學和大學校園傳播。
圖/中國應急管理報融媒體工作部
這種游戲的流行,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①好奇心驅使
青少年時期是一個充滿好奇和探索的階段,孩子們對新奇的事物總是充滿興趣。這種“死亡游戲”通過制造短暫的窒息感,給人一種“刺激”和“冒險”的錯覺,滿足了他們的獵奇心理。
②社交壓力導致模仿
青少年非常重視同伴之間的關系,希望被接受和認可。如果某個班級或群體中有人嘗試了這種游戲,并且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自己的“體驗”,其他孩子為了融入集體,可能會紛紛效仿。
③缺乏安全教育
很多孩子在思想深處并沒有意識到這種游戲的危險性,他們大多數都認為這只是一個小游戲,不會有太大的危害。家長和學校也沒有及時進行相關的安全教育,導致孩子們對潛在的風險缺乏足夠的認識,缺乏必要的判斷能力和應對策略。
④尋求認同與自我價值
青少年時期,許多人會有強烈的自我挑戰欲望。這種游戲似乎提供了一個展示勇氣和毅力的機會,讓他們在同伴面前顯得更加“酷”和“勇敢”。
⑤網絡社交媒體對刺激的追捧
影視作品、網絡小說和社交媒體中常常出現一些冒險和刺激的情節,這些內容無形中影響了青少年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他們可能會將這些情節帶入現實生活中,嘗試類似的冒險活動。
“死亡游戲”背后暗藏哪些風險?
首先來說說窒息缺氧,游戲時肺部的空氣被強制排出,體內的氧氣水平迅速下降,大腦作為耗氧大戶,首當其沖受到影響。這種瞬間的缺氧狀態,就像突然關閉了大腦的生命支持系統,后果極其嚴重。缺氧者輕則頭暈眼花、視覺模糊,重則瞬間昏迷,甚至因長時間缺氧導致大腦功能永久性損傷或死亡。
此外,這種沖擊還會帶來心臟受損的風險。游戲時按壓胸口不僅是對肺部的一次“襲擊”,更是對心臟的一次直接打擊。醫務人員介紹,“死亡游戲”壓迫心臟、抑制呼吸,嚴重可窒息致死,會直接危及生命。

圖/IC
心臟是人體的“泵”,負責將富含氧氣的血液輸送到全身。當胸腔受到外力擠壓,心臟的正常工作被打亂,泵血效率降低,回流到心臟的血液量也會減少。這意味著全身,特別是對氧氣需求極高的大腦,會面臨供血不足的問題。心臟在這種情況下將被迫超負荷工作,可能有損健康。
就算參與者“緩過來”了,大腦每一次這樣劇烈地缺氧后“重啟”,都可能伴隨著不可逆的損傷,如果這種情況反復發生,累積效應會更加嚴重,可能導致記憶力衰退、學習能力下降,甚至是永久性的認知障礙。這對于正處于成長發育期的孩子來說,影響尤為深遠。
在心理層面也可能帶來負面影響。這種游戲帶來的短暫失神和幻覺可能會讓一些青少年產生依賴性。而且,由于這種游戲可能會帶來嚴重后果,孩子們可能會因為擔心再次參與的后果而感到不安,或者因為已經發生的不良反應而感到沮喪。
總之,“死亡游戲”表面上看是一場短暫的刺激體驗,但其實背后潛藏著多方面的生理和心理風險。每一次嘗試,都是在拿健康和未來做賭注。
孩子在學校玩“死亡游戲”受傷,誰來負責?

圖/IC
如果孩子在學校因體驗這種游戲發生意外,責任應該由誰來承擔?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張明表示,就目前報道中看到的所謂“死亡游戲”相關內容來看,一旦發生意外事故,根據具體情節,可能會有兩種處理方式:
一、若參與危險游戲的兒童均為自愿且年齡在12周歲以下,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而確定哪些參與者承擔相應責任。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八條、一千一百八十八條、一千一百八十九條的規定,如果孩子是在幼兒園或學校等機構學習生活期間,給他人造成了人身損害,父母等監護人首先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如果有證據能夠證明學校、幼兒園存在管理漏洞,或者存在其他方面的過錯,那么校方和幼兒園等機構應當承擔與此相對應比例的侵權責任;
二、超過12周歲的兒童強迫別人參與游戲并導致嚴重后果的,按照法律規定,12周歲以上不滿14周歲的少年兒童,故意殺人或者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的,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嚴重殘疾的情況下,經過上報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等法定程序后會被追究刑事責任。
14周歲以上故意殺人或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的,則無需報最高檢核準,可以直接追究刑事責任。因此,如果存在校園霸凌的情況,強迫被害兒童參與這種所謂游戲而造成嚴重后果的,存在被刑事追責的可能。
相關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八條 父母有教育、保護未成年子女的權利和義務。未成年子女造成他人損害的,父母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第一千一百七十二條 二人以上分別實施侵權行為造成同一損害,能夠確定責任大小的,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責任。
第一千一百七十三條 被侵權人對同一損害的發生或者擴大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權人的責任。
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條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營養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監護人盡到監護職責的,可以減輕其侵權責任。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賠償。
第一千一百八十九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監護人將監護職責委托給他人的,監護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受托人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一千二百條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六十七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和其監護人為共同被告。
還有哪些容易被忽略的危險“游戲”?
孩子天性活潑好動,但有些“游戲”看似刺激有趣,實則暗藏巨大危險,可能造成嚴重后果。以下這些容易被忽略的危險“游戲”,可能讓孩子付出慘痛代價,希望家長可以多多留意、及時制止。
●樓梯“跳遠”
有些同學 (特別是男孩)非常喜歡追求刺激,但又不清楚自己的彈跳實力,就很容易受傷。愛跳遠沒錯,但一定要選擇平整的空地。
●扶手“滑梯”
很多同學會覺得,樓梯扶手有一定的坡度,從上面滑下去,耳邊帶風,別提多爽了!可事實上并不能掌握好平衡,隨時都可能“栽下去”,摔到臺階上的后果不堪設想。
●推踹“作樂”
上下樓梯時突然的推搡、“踹黑腳”等,不一定是孩子故意想讓別人受傷,但他們確實沒有危險意識,這就需要家長經常提醒。
●“疊羅漢”
“疊羅漢”就是通過“剪刀石頭布”決定誰在最下面,然后依次壓到伙伴身上,在嬉笑中層層疊成一座“小山丘”。然而,孩子們缺乏安全意識,也沒有受過身體素質和技術水平上的專業訓練,使得他們在玩耍中很難掌握分寸和力度,易弄傷自己和同學。且孩子的身體正在發育階段,骨骼尚未發育完全,較為脆弱,一旦負重過度,輕則造成肋骨骨折,重者可致壓壞胸椎、窒息死亡。
●抽椅子
抽椅子是校園常見的惡作劇。有些調皮的孩子喜歡躲在同學身后,躡手躡腳地挪開椅子,看對方沒有察覺地向后坐并因此跌倒后,拍掌大笑,認為給對方帶來的最大傷害無外乎是當眾摔倒出“洋相”。然而,人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突然向后跌倒,可能會造成軟組織挫傷、尾骨折斷后果。如果受傷的部分恰恰是后腦,則更為嚴重,輕則癱瘓、昏迷,重則失去生命。
●翻越欄桿
部分學生好好的路不走,偏要翻欄桿,除了貪圖方便,更多是出于小小男子漢的“英雄情結”,把欄桿、圍墻、護欄這些當作飛檐走壁的舞臺。除了自己玩得興高采烈,他們還熱衷于呼朋喚友“組隊”挑戰。這種游戲極易導致墜落、夾傷。此外,翻越欄桿時可能被柵欄尖端戳傷。
危險動作請注意,身上這些地方碰不得
此外,還有哪些危險動作需要注意?
今年6月,4歲女兒背后摟脖玩耍勒暈父親的新聞引發關注。陶先生在關門簾時,4歲的女兒從后面摟住他的脖子。起身時孩子未松手,幾秒鐘后陶先生就失去意識,兩人一下倒地,極其危險。
視頻截圖/@四川觀察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心內科張海峰主任醫師表示,孩子雙手抱住爸爸脖子時,有可能是壓迫了雙側頸動脈竇,手壓在雙側頸動脈竇上,不需要十分用力就能產生上述后果。
視頻中孩子的動作跟柔道動作“裸絞”十分相似,裸絞的使用者用這招從對手背后實施絞殺。使用這個動作時,被裸絞者如果沒有基礎疾病,可能最快需要十多秒就會昏厥,一般松開就會恢復神志。如果被裸絞者有基礎疾病,可能會因為短暫缺血誘發其他問題,例如腦梗之類等,甚至可能引發更嚴重的后果。家長在背體重較重或者年紀較大的兒童時,一定要注意不要讓孩子雙手抱家長脖子,尤其要注意避開頸部雙側動脈竇位置。
值得提醒的是,同伴間玩耍需謹記,身上這些地方碰不得,以免誤傷他人↓↓↓
太陽穴
這是顱骨最薄弱的部分,并且在太陽穴下方,存在著大腦中動脈。如果遭到猛擊,有可能會造成血管破裂,導致顱內大出血。
后腦勺
里面有負責控制人體呼吸、心跳功能的腦干,是人體的“生命中樞”。若遭到猛擊,會引起致命的腦干出血。
淺表的動脈
一些動脈,所處位置靠近體表,比如處于上臂的肱動脈和大腿根部的股動脈。這些動脈比較容易受傷,導致大出血,當出血量超過人體血量的30%時,即可危及生命。
腎臟
腎臟易受傷,如果傷勢嚴重,導致腎破裂,還可引起大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資料來源:應急管理部、科普中國、南通市公安局、克拉瑪依市中院、央視新聞、新京報、國是直通車、青少年學生法治教育服務平臺、巴彥縣第一中學等
編輯 艾崢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