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陳巖鵬 北京報道
伴隨“健康中國”戰略縱深推進,健康管理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政策紅利期。
7月17日,由中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指導,中國保健協會、健康中國建設服務平臺主辦,新時代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新時代健康產業集團”)承辦的“健康中國?新時代健康管理發展大會”在煙臺召開。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原主席陳至立以及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紅十字會原會長、農工黨中央原主席、四大慢病重大專項技術總師陳竺為大會發來署名賀信,表達了對人民健康的關注以及對健康管理高質量發展的殷切期望。

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杜樂在致辭中表示,作為深耕節能、環保、健康領域的中央企業,中國節能環保集團積極拓展大健康產業布局,將綠色發展理念與健康管理服務進行了深度融合。作為其健康板塊的重要力量,新時代健康產業集團被明確賦予“成為非醫療性健康管理服務領域領跑者”的戰略目標,并將獲得集團的“全方位支持”。
此次“健康中國?新時代健康管理發展大會”的召開,不僅搭建了高層次的行業交流平臺,更凝聚了政、產、學、研、用各界共識,為健康管理的進一步創新與實踐指明了清晰路徑。
從治病到“治未病”的范式革命
大會上,各界權威領導與頂尖專家圍繞健康管理政策方向、服務升級、學術研究及產業發展等核心議題展開了深度研討。
“健康管理已經成為保健產業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優先領域、推動保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創新機制、擴大保健產業發展優勢的重要戰略。”中國保健協會理事長汪建榮的論斷擲地有聲。

中國醫院協會常務副會長、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原司長毛群安則進一步點明關鍵:健康中國不僅要靠醫療衛生服務的“小處方”,更要靠社會整體聯動的“大處方”。讓每個人在不同生命階段都盡可能達到理想的健康狀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共建共享是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目標的基本路徑。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健康和人口發展戰略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原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王培安在致辭中指出,當前我國面臨多重疾病威脅與復雜健康影響因素,人口老齡化加速及慢性病發病率攀升,使得健康中國建設仍任重道遠,加強健康管理極為迫切。
對于推動新時代健康管理高質量發展,他提出四點方向:堅持大衛生、大健康理念,推動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深化醫防融合,構建健康管理新格局;聚焦重點人群,提升健康管理服務水平;強化科技支撐,推動健康管理創新發展。
健康中國建設服務平臺總顧問、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原副主任李權林則描繪了更具象的落地圖景:筑牢健康中國建設“五大基石”、推進健康中國細胞建設,是夯實健康中國建設基礎的關鍵。
中關村新智源健康管理研究院院長、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名譽主任委員武留信,則將這場變革的哲學源頭指向了古老智慧:祖國傳統醫學“上醫治未病”思想與現代健康管理理念一脈相承。他提出的“對標國規國策建學科、針對人口健康優服務、瞄準專業能力育人才、實施創新驅動強科技、提升健康素養傳科普、提振健康消費促產業”六大路徑,為這場融合古今的革命提供了系統性的方法論支撐。
科技重構健康管理核心路徑
如果說理念是靈魂,那么科技無疑是這場健康管理革命最強勁的引擎。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黨政辦公室主任莊泉松的演講直指核心:重構健康管理模式,實現從“疾病治療”到“主動預防”的躍遷,需要科技融合。他提出的“主動健康”新范式——科技賦能健康監測、風險預警與個性化干預——其本質是讓個體“掌握健康主動權”。他精辟地總結道:“預防不是不得病,而是掌控健康的主動權。”科技是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能,科技與健康攜手將創造更美好的健康未來。
在這場宏大的產業敘事中,新時代健康產業集團提供了一個極具研究價值的實踐樣本。其三十年深耕,特別是對傳統資源“松花粉”的現代研發歷程,堪稱一部民族企業在大健康領域的奮斗史。

“松花粉的三十年,這是一個中國保健事業、民族企業的發展和勝利的歷程。松花粉從開發立項開始就受到了黨和國家各級領導的支持,三十年來新時代公司各屆領導對松花粉事業發展壯大的貢獻功不可沒。”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營養科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央文明辦、原衛生部健康教育首席專家,中央軍委保健委員會會診專家,新時代健康產業集團專家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趙霖教授回顧了這段歷程。
據他介紹,公元659年,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頒布的藥典——唐代《新修本草》將松花粉收錄,記載松花粉“久服令輕身,療病勝似皮,葉及脂也”。松花粉被稱為“益壽粉”,由于花期短、難以保鮮,自古以來是達官貴人才能享用的珍貴食品。隨著對松花粉的不斷研發,現在越來越多的老百姓可以享用到這一上天“賜予我們的保健珍品”。中德松花粉合作研究最新成果表明,松花粉含有天然類內毒素樣物質。服用松花粉后,體內巨噬細胞被激活,從人體免疫系統中可以檢測到類內毒素(LPS)的“O抗原”,相當于按下了人體免疫系統的“警報按鈕”。

中華志愿者協會健康中國志愿服務總隊副隊長,新時代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張紅在《引領健康中國志愿服務升級健康管理服務體系助推全民健康水平邁上新臺階》講話中介紹了新時代健康產業集團健康管理的特色及成果,即基于傳統中醫理念與現代醫學技術相結合的健康評估指數模型及健康干預體系,通過專業的健康顧問隊伍,向消費者提供《健康管理保健服務規范》國家標準指引下的、以人為本的全面健康解決方案,三十年來已惠及1000余萬消費者。
她提到,公司借助四診合參等智能中醫系統,累計完成了近300萬份評估報告;今年3月份,通過Deepseek部署,累計完成了近30萬次松寶AI智能解答。海量數據同時反哺產品的研發、生產與服務,形成了新時代特色健康管理的良性閉環。
對于未來規劃,張紅表示,新時代健康產業集團將以“壯隊伍、強陣地、抓重點、創品牌”為重點開展工作。到2030年培育超過100萬專業健康顧問,推動健康管理服務深入家庭、社區、康養中心等,讓每個家庭都有“健康顧問”或“健康指導員”;到2030年建成2000家健康管理服務中心、50000家社區站,強化健康中國志愿服務網絡建設;全面提升健康管理數智化水平,不斷完善健康管理服務標準,持續開展健康科普;通過協會和媒體,大力宣傳推廣公司健康志愿服務的實踐經驗,力爭打造成全國標桿。
《華夏時報》大健康觀察:
當圓桌論壇的嘉賓們達成共識——高質量健康管理需“個體賦能”與“環境重構”雙輪驅動——我們清晰地看到,健康管理已超越單純的醫療或保健范疇,它是一場需要全民參與、全社會共建的深刻變革。
在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六年、步入深水區的今天,這場煙臺大會所釋放的信號無比清晰:一個以“治未病”為核心、由政策紅利驅動、科技深度賦能、企業創新實踐、全民共建共享的健康管理服務產業,其爆發的前夜已經到來。這不僅是產業的機遇,更是關乎十四億中國人生命質量提升的一場靜水流深的革命。誰能在個體健康意識覺醒與科技浪潮奔涌的交匯點把握先機,誰就將定義這個產業的未來格局。
責任編輯:姜雨晴 主編:陳巖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