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身高2米26的“番薯”徐昕做出了一件在CBA中罕見的舉動,他主動申請交易!然而,作為廣東青訓出身的他要想離開并不容易,因俱樂部擁有獨家簽約權,直接限制了他的自由。更引人關注的是,徐昕和杜鋒之間的口角視頻剛刷爆熱搜,原本只缺簽字的續約協議也因此陷入僵局。
沖突爆發在廣東全運隊的熱身賽現場。徐昕在防守時被杜鋒當眾批評為“電線桿”,他當即反駁:“為什么不傳球給我?”杜鋒隨即下令要求隊友不再傳球給他,結果導致徐昕整場比賽都只能坐在板凳上。賽后雖然公開道歉,但在杜鋒的生日派對上幾乎提前離場,周鵬勉強將二人合照留下。
數據顯示,在上賽季的35場常規賽中,徐昕場均只上場10.3分鐘,但卻交出了1.2蓋帽和72.5%的高命中率。季后賽期間,他場均出戰6場,每場上場10.7分鐘,貢獻4.2分和2.2個籃板。相較于同屆的楊翰森和余嘉豪分別成為了核心球員和西甲聯賽的簽約球員,徐昕的困境顯而易見。
盡管廣東隊口頭表示“重點培養”,但他們的行動卻表現出矛盾。雖然在6月曾為徐昕設計了針對空間型中鋒的戰術,但在熱身賽中由于一次換防失誤就被拋棄。杜鋒的戰術體系需要的是能跑能搶的隊員,而徐昕的身高卻成為了累贅。
合同問題才是真正的瓶頸。徐昕的A1類新秀合同在今年夏天到期,然而廣東隊持有B類合同的獨家簽約權。這意味著,即使談判破裂,他也無法自由加盟其他CBA球隊,除非得到廣東隊的許可。
為解決這種“親生vs領養”的待遇差異,青訓球員們被看作是俱樂部的財產,他們想要轉會?那就先留下“路費”。
球迷們就這件事爭論不休:00后自救困境,還是徐昕自不量力?
“杜鋒以侮辱人的方式來指揮,有誰能忍受?”一條評論直指這一矛盾的核心。某深圳工作人員私下吐露:“外籍教練們都感到震驚,從未見過如此惡語相向的教練。”然而,也有一些強烈反對聲音:“四年過去了,依舊是大番薯,難道是杜鋒錯了嗎?”
更有傳言稱將進行交易。自媒體傳聞廣東隊打算用徐昕換取遼寧隊的張鎮麟,盡管實施可能性微乎其微,因為張鎮麟上賽季場均貢獻13+3+5,遼寧隊絕不會放棄這位核心球員。但有報道稱山東男籃已經接觸到了徐昕的父親,而這個消息傳出的時間正好落在了8月12日這個敏感節點,讓人懷疑早有預謀。
徐昕并非是第一個“造反”的廣東青訓球員。之前,曾繁日轉會南京后,在與舊主的比賽中曾拽住徐杰的胳膊,并用肘擊打到任駿飛,這個舉動招致了“白眼狼”的罵名。更早之前,董瀚麟曾曝光稱自己被高層逼迫喝酒:早上7點去訓練卻被攔路灌酒,醉醺醺地參加集訓,中午又要繼續喝。他若拒絕?只會被說成“不給面子”。
甚至連趙睿和周鵬這樣的功勛球員也相繼離隊。球迷們調侃說:“宏遠青訓基地,專門為對手培養核心。”
CBA規則的漏洞暴露了深層次的矛盾。67%的新注冊球員來自俱樂部青訓,而選秀球員僅占12%。然而,如果青訓球員無法得到上場機會,他們就會長時間滯留在隊內,不能被交易,也難以實現自身的價值。
相反,那些網絡紅人卻成為了香餑餑。比如,楊政加盟四川隊后沒有出場一次,卻帶來了2.3億的話題量和300萬的贊助。某南方球隊的老板認為:“簽約網紅就帶來贊助,但簽約大學生球員卻得花錢,你說該選擇誰?”
徐昕雖然已經被合同束縛住退路,但這位身高2米26的年輕中鋒仍然敢于硬剛十一冠王,這場戲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