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昊
“過去村里路難走、水難挑,種點茶葉都爛在地里。誰能想到,如今水泥路通到茶園邊,山塘蓄水不用愁,屋頂光伏板還能掙電費錢!”76歲的村民陳大爺握著中國石化邵陽分公司(簡稱邵陽石油)駐村干部的手感慨。在湘西南的連綿群山中,邵陽石油以央企擔當為筆,民生情懷為墨,在7個結對幫扶村繪就“產業造血、生態提質、教育筑基”的振興圖景。通過累計投入58.9萬元無償幫扶資金,企業先后完成村道硬化12公里、修繕灌溉山塘9座、培育臍橙種植等民生項目12項,這些帶著泥土味的數字,恰是新時代央企扎根鄉土、踐行使命的最生動注腳。
黨建引領:筑牢鄉村振興“主心骨”
邵陽石油始終將黨建引領作為鄉村振興的“第一抓手”。公司黨委與幫扶村黨支部建立聯學共建機制,通過聯合主題黨日活動、專題黨課宣講等形式,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山鄉落地生根。在綏寧縣廟灣村,修繕后的黨員活動中心陳列著300余冊黨建書籍,“紅色文化墻”記錄著村莊蝶變;黨員帶頭參與的“環境整治日”活動中,村民李嬸感慨:“每月清掃街道后,連娃娃們都學會了垃圾入筐。”通過42次矛盾調解和19場惠民服務,讓“黨員示范、群眾參與”逐漸成為鄉村治理新常態。
基建先行:打通鄉村發展“快車道”
面對“行路難、用水難”的民生痛點,邵陽石油實施“一村一策”精準破題:在邵陽縣新亭村,維修2處山塘、新建1處備用水源,300畝“望天田”變身高產田;為邵東市馬鞍塘村修建500米茶園道路,茶葉運輸成本直降三成;隆回縣七里村5處水塘加固后,300米“生命渠”滋養著200戶人家。武岡市司馬沖社區200立方米滑坡淤泥清理工程消除隱患,洞口縣東風村20盞太陽能路燈點亮夜路,趙大爺笑言:“現在晚飯后能散步,夜里走山路再不用提心吊膽!”
產業造血:激活集體經濟“新引擎”
深諳“輸血更要造血”的道理,邵陽石油打造“基建+產業”雙驅模式。新寧縣長鋪村500畝臍橙基地通過“合作社+農戶”帶動50人就業,戶均年增收6000元;新亭村拆除42間空心房建設光伏電站,村集體收入從10萬元躍至20.21萬元;邵陽縣公屋村2千米自來水管網改造后,村民們迎來紅薯深加工項目,村民周叔捧著新制的紅薯粉說:“自來水通到家,紅薯還能加工賣高價,這日子越過越有奔頭!”。通過消費幫扶采購茶葉、大米等農產品1.57萬元,“山貨出湘”之路越走越寬。
教育賦能:點亮鄉村未來“希望燈”
“再窮不能窮教育”成為幫扶共識。邵陽石油連續兩年向邵東市水東江鎮捐贈2萬元教育基金,120名困難學子得以繼續學業;綏寧縣廟灣村“石化助學”活動捐贈圖書500冊、文具200套,新建的籃球場上回蕩著孩子們的歡笑聲;村小迎來志愿者開設的9場安全課堂?!艾F在娃娃們過馬路知道左右看,還會教爺爺奶奶用電安全?!贝逍〗處熗趵蠋熜牢康卣f道。從添置教學器材到修建運動場地,教育的星火正在山鄉燎原。
從修路引水到產業興農,從黨建共建到教育幫扶,邵陽石油以央企擔當踐行“鄉村振興國之大者”。未來,公司將持續深化“輸血+造血”幫扶模式,助力幫扶村走穩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為邵陽地區鄉村振興貢獻更多石化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