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司開業不到一周,移民局突然上門核查用工比例。”深圳道通科技高級供應鏈總監任義豐在位于墨西哥的工廠里,仍對兩個多月前的突擊檢查心有余悸,“當時我們嚴格按照10:1的本地用工規則招人,這張由全球服務中心提供的政策清單,讓企業避免了數十人集體遣返的風險。”
發生在墨西哥工廠的一幕,正是全球服務中心成立以來,為企業解決數百個跨境難題的縮影。這個被企業家們稱為“聯合艦隊”跨境服務平臺,自4月29日啟動以來,已集結包括、、中信保誠、西南政法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巴西創新中心等160家專業機構在內的資源庫,形成覆蓋法律、財稅、知識產權等12大領域的服務體系。
當企業出海從“淺灘”走向“深海”,深圳南山這個“企業全球總部基地”,正用系統性服務重塑國際營商環境規則。
深水破障,暗礁預警筑屏障
如今設在墨西哥工廠正在有條不紊建設中,建成后將進一步拓展公司數字能源業務。僅僅兩個月前,任義豐還坐在南山全球服務中心會議室里,面對墨西哥法律體系如何注冊公司等難題一籌莫展。
“西語文件經英語轉譯后,雙方理解存在巨大偏差,導致注冊文件反復被打回重來,光注冊環節就耗費近三個月,遠超過國內通常的1-2周。”任義豐回憶起初期的慌亂,更棘手的問題接踵而至——新工廠剛啟動,墨西哥移民局就上門核查用工合規性。“我們完全沒意識到,除了基礎的‘10:1’外籍員工比例要求,墨西哥勞動法還藏著更深的細則,必須優先雇傭當地失業率最高的特定工種,同時薪資還須滿足本地中位數標準。”他感慨道,正是全球服務中心提供的一份詳盡的墨西哥政府用工名錄單,才讓企業及時規避了合規罰款甚至停工風險,省下了這筆“天價”學費。
同樣的困境,折磨著深圳工程有限公司海外事業部部長董丹的團隊。在馬來西亞競標光伏玻璃項目時,安裝預扣稅的不確定性成為“攔路虎”。凱盛技術團隊一度陷入兩難:保守報價可能失去項目,激進方案又恐吞噬利潤。正在這時,全球服務中心為其提供了精準稅務測算方案,為中標鋪平了道路。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的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企業出海失敗案例中,47%因本地化缺失導致。對于企業出海常見的“信息孤島”和“資源碎片化”困境,地上鐵租車(深圳)有限公司CMO康平陸曾感慨,過去出海常因“不知道該找哪些機構”而停滯,而全球服務中心通過“上門調研+專班對接”,為企業定制了法律合規、海外融資、供應鏈搭建的“一企一策”方案。“相當于把散落的資源串成了‘珍珠鏈’”。
遠洋護航,資源樞紐通四海
在7月15日舉行的中國(深圳)-墨西哥國際科技合作交流會上,深圳市研祥潛動科技有限公司腕表渠道總監陳淑琴收獲意外驚喜。這場由全球服務中心聯合市貿促會搭建的跨境“相親會”,讓二十余家企業對接了稅務、物流、人力資源等關鍵服務商。
“現場配備了同傳設備,10分鐘企業推介后直接進入對接環節,效率太高了。” 陳淑琴表示,當天就與墨西哥一站式落地服務商建立聯系,對方不僅能提供本地市場分析,還能協助對接分銷商。“我們的產品剛在全球發布半年,原本以為打開海外市場至少要1年,現在有了本地伙伴,這個周期可能縮短至一半”。
這樣的“精準對接”并非個例。成立以來,全球服務中心已舉辦30余場專項活動。引入巴西出口投資促進局大灣區(深圳)辦公室、瑞士中心、西澳大利亞聯誼會暨總商會等國際機構,暢通雙向交流投資渠道。在這些活動中,既有如聯合京東集團、中電港公司組織的專場供需對接會,為企業搭建多元化、場景化的資源對接合作平臺;也有聚焦科技創新、醫療合作、農產品進出口等領域的拉美專業醫療團座談會、智利駐廣州總領館座談會,搭建政企對接平臺;更有聚焦重點地區的專項研討,共同梳理企業出海合規操作指引,為推動中國與東盟國家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提供專業智力支持。
“現在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好時候,而全球服務中心能讓猶豫的企業相信,出海沒那么難。” 墨西哥中國商會和技術協會執行副總裁César Fragozo說。
對極整機器人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而言,這種“信心”來自全球服務中心對接的Kickstarter中國負責人。作為一家初創企業,其AI玩具出海時,正面臨眾籌競爭力評估的困境。“通過與眾籌平臺直接溝通,我們不僅明確了產品定位,還優化了營銷節奏。”
寰宇領航,南山方案立新標
“全球服務中心的幫助,讓我們的出海業務少走了很多彎路。”ABACUS ASIA INVESTMENT HOLDINGS PTE. LTD.執行董事王可沁說,“無論是落地注冊辦公選擇還是其他相關需求,都能夠在全球服務中心獲取。”
深圳市瑞沃德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財務總監王嬋娟說:“全球服務中心在我們出海的過程當中,從國際物流、財稅和人力資源方面,給我們提供了非常多的資源,對我們企業來說,出海變成了一件很省心的事。”
在全球服務中心的資源池里,道通科技精選出涵蓋人力資源、關務財務的三年服務包。“初創期由專業機構托管,過渡期轉為自主運營。單是解決墨西哥雇傭當地失業人員比例要求一項,就避免三個月試錯周期。”目前“政府背書市場運作”的模式,已成為全球服務中心突破服務邊界的核心優勢。
這種“長期思維”,同樣體現在對企業全球化戰略的支撐上。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公共政策學院院長鄭永年曾提出,“政府引導”+“企業聯動”護航中小企業全球化,而全球服務中心正成為踐行這一理念的平臺:聯合順豐速運等為企業提供供應鏈出海全環節支持,推動“采購-生產-消費-售后”全鏈條全球化;為中興、邁瑞等龍頭企業搭建“經驗共享平臺”,讓后者將近30年的國際化經驗傳遞給中小企業。
在具體服務中,中心的“資源池”優勢愈發凸顯:法律服務有金杜律所、柳沈律所、華商林李黎等機構坐鎮;海外知識產權保護依托南山海外知識產權協同服務平臺,構建高端智庫。同時首批揭牌成立阿聯酋、泰國海外知識產權工作站,在海外當地為企業提供服務。發布全國首創海外知識產權保險聯共體,為海外知識產權保險配套開展服務;金融服務涵蓋中金公司、中信保、匯豐銀行等頭部機構;人才服務則聯動CGL集團、外企德科、智聯招聘等提供人才支持;市場推廣有Kickstarter、朗翰科技、海納互動等提供眾籌融資和品牌營銷。園區服務聯動深投控、招商局集團海外園區、阿布扎比哈利法經濟園區集團等。這種“政府搭臺、專業唱戲”的模式,讓企業能按需組合服務,達到“像點菜一樣靈活”的目的。
全球服務中心不僅是“中國船隊的港灣”,更是“全球合作的碼頭”。在實踐中,在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軌道上,這個平臺正讓“從南山走向世界,讓世界走進南山”的愿景,逐步變為現實。
采寫:南都N視頻記者 陳紫嫣?通訊員 涂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