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5%2F0329%2Feb9d5d8dj00stv29p002hc000u000hqc.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style="margin: 0px auto; display: block;" />
3月27日晚,消費電子龍頭藍思科技(300433.SZ)交出一份“量質齊升”的2024年成績單:全年營收698.97億元,同比增長28.27%;歸母凈利潤36.24億元,同比增長19.94%;扣非凈利潤同比大增46.31%,經營性現金流凈額108.89億元,同比增長17.08%。
這一業績背后,既有消費電子市場回暖的助力,更離不開公司對AI、智能汽車、人形機器人等新興賽道的超前布局。
AI與折疊屏成增長雙引擎
2024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達12.4億部,同比增長6.4%,市場復蘇直接拉動藍思科技核心業務——智能手機與電腦類收入577.54億元,同比增長28.63%。其中,湘潭藍思的整機組裝業務收入同比暴增97.42%,成為拉動增長的關鍵。
技術護城河:藍思科技憑借UTG(超薄柔性玻璃)和CPI(透明聚酰亞胺)等折疊屏核心技術,深度綁定蘋果、華為等頭部品牌,成為折疊屏手機蓋板玻璃的核心供應商。
IDC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折疊屏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30.8%,而藍思已具備“快速量產柔性屏模組”的能力,為未來蘋果折疊屏iPhone(預計2026年發布)提前卡位。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5%2F0329%2F808845d4j00stv29h0023c000u000k0c.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style="margin: 0px auto; display: block;" />
AI驅動換機潮:生成式AI手機和AI PC的爆發為產業鏈注入新動能。IDC預測,2025年全球AI手機出貨量將達4.2億部(+82.7%),AI PC出貨量1.14億臺(+165.5%)。藍思科技通過玻璃蓋板、結構件等高端組件,持續受益于硬件升級帶來的價值提升。
智能汽車綁定30+車企:在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35.5%的背景下,藍思科技智能汽車業務收入59.35億元,同比增長18.73%。其產品線已從車載玻璃擴展至中控模組、無線充電模組等高附加值部件,并成功量產超薄夾膠玻璃,推動單車價值量提升。
目前,公司與特斯拉、小米等30余家車企達成合作,從“零部件供應商”向“智能座艙系統方案商”轉型。
新興業務“三箭齊發”
1. AI眼鏡:全鏈條覆蓋Rokid生產線
2024年,藍思科技智能穿戴業務收入34.88億元,同比增長12.39%。公司與AI眼鏡龍頭Rokid達成深度合作,從鏡架、鏡片到整機組裝實現全鏈條覆蓋,助力后者突破產能瓶頸。IDC預計,2025年全球AI眼鏡出貨量將達350萬副,2030年或超9000萬副,藍思借此搶占產業鏈制高點。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5%2F0329%2F31c9c713j00stv2950019c000ig00adc.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style="margin: 0px auto; display: block;" />
2. 人形機器人:批量交付靈犀X1
藍思科技與智元機器人合作,批量交付人形機器人“靈犀X1”,并參與其關節模組、靈巧手等核心部件研發。機構預測,203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超1500億美元,藍思憑借精密制造經驗,有望在量產元年(2025年)占據先機。
3. “碰一下”支付:切入千億NFC市場
與支付寶聯合開發的“碰一下”智能終端,推動其他智能終端業務收入同比暴增754%,達14.08億元。該設備覆蓋全國100多個城市、1000余個商圈,藍思借此切入NFC支付賽道。據預測,2028年全球NFC支付市場規模將達677億美元,復合增長率19.5%。
27.85億研發夯實技術壁壘
2024年,藍思研發支出達27.85億元,創歷史新高,重點投向折疊屏、人形機器人、TGV玻璃基板等前沿領域,累計獲專利2249件45。同時,公司啟動港股IPO,計劃通過海外融資優化全球供應鏈,加速東南亞、北美等生產基地建設,以匹配特斯拉、蘋果等客戶的本地化需求。
展望2025,藍思科技提出“消費電子+智能汽車+人形機器人”多輪驅動戰略,并明確三大方向:
技術突破:加速AI眼鏡、XR頭顯的輕量化與顯示技術迭代;
垂直整合:深化從材料到整機組裝的產業鏈控制,降本增效;
全球化產能:借力港股上市資金,強化東南亞、墨西哥等區域布局,規避地緣風險。
從“果鏈龍頭”到“AI硬件巨頭”,藍思科技的轉型路徑清晰。盡管毛利率承壓(2024年降至15.89%),但其通過新興業務的高增長和全球化布局,正在打開第二增長曲線。
未來,能否在AI終端爆發的浪潮中保持技術領先,將是其市值突破的關鍵。(湘江財經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