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領域動態復雜,事件可能迅速改變全球安全格局。我們整理了昨夜今晨最重要的軍事新聞,包括關鍵行動和政策變化,讓您清晰把握當前軍事景觀及其影響。
過于嚇人,烏克蘭軍隊,陣亡超過172萬,到底可能有多大?
俄羅斯媒體稱截至2025年8月,烏克蘭軍隊陣亡失蹤人數達172.1萬,總傷亡或超500萬。但分析指出該數字嚴重夸大,因烏克蘭總兵力僅90余萬,無法承受如此損失。烏克蘭官方公布陣亡4萬、負傷30余萬,而第三方推測最大傷亡約200萬。雙方均存在夸大對方損失、縮小己方損失的情況,實際俄軍陣亡估計接近25萬。戰爭持續三年半,雙方已陷入消耗戰,后勁明顯不足。詳情>>
中國排面越南閱兵彩排被各國圍觀中國排面進場各國儀仗兵抬頭圍觀
近日越南河內閱兵彩排現場,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隊分隊官兵列隊經過休息區時,各國儀仗兵紛紛抬頭圍觀,展現中國軍人風采。中國排面以整齊劃一的步伐和威武氣勢成為全場焦點,贏得國際同行關注與贊賞。詳情>>
美軍在日本部署“堤豐”,中俄均發出強烈警告,必要時將軍事反制
美軍計劃9月在日本臨時部署“堤豐”陸基中程導彈系統,可發射射程達1800公里的戰斧導彈,嚴重威脅中國東部及俄羅斯遠東安全。中俄均發出強烈警告,中方要求美日不得部署,俄方表示將采取軍事反制。此舉被視為美日對中國抗戰勝利80周年的戰略挑釁,中方或加強釣魚島及東海反制,解放軍或將“堤豐”列為打擊目標。詳情>>
2025年“九三”閱兵,關鍵詞很明確:智能化、體系化、無人裝備
2025年九三閱兵展示中國國防智能化、體系化與無人化新突破。閱兵首次按作戰模塊編組,突出四代裝備、無人作戰群及戰略打擊力量。無人裝備成為亮點,涵蓋偵察、攻擊及反無人系統,體現有人與無人協同作戰趨勢。智能化滲透至裝備控制、訓練評估等環節,體系化編組彰顯聯合作戰能力。此次閱兵標志著中國軍工從單點突破邁向系統化聯動,全面展現信息化戰爭時代的新型戰斗力。詳情>>
PL-15導彈為什么打得那么準?
PL-15導彈憑借先進的雙脈沖固體火箭發動機,實現超遠射程與末端高機動性。其采用主動雷達與紅外成像復合制導系統,配合數據鏈支持,具備抗干擾與多目標打擊能力。導彈還搭載智能識別算法,可精確鎖定隱身戰機等高速目標,是中國空戰體系的重要作戰節點。詳情>>
拖延七年終下水!五億美元一艘馬來西亞海軍追風2500型護衛艦!
馬來西亞海軍追風2500型護衛艦首艦歷經七年拖延終下水。該項目2012年簽訂合同,計劃采購6艘,合同金額28億美元,由本土船廠技術轉讓建造。但因建造能力不足,進度嚴重滯后,首艦預計2026年交付。相比之下,埃及同期采購的同型艦已全部建成服役。該項目反映出馬來西亞海軍在艦艇采購和建造規劃上存在不足。詳情>>
亞速旅發覺不妙!俄軍從蘇梅赫爾松調來2個師4個旅:大會戰到來了
美俄停火共識遭歐烏反對,俄烏戰事持續升級。俄軍從蘇梅、赫爾松調集2個師4個旅精銳部隊,向頓涅茨克北部發起大規模攻勢,意圖完全控制該地區。烏軍防線多處瀕臨崩潰,亞速旅在紅軍城、塞弗爾斯克等地遭遇慘敗后被迫撤退。當前俄軍掌握戰略主動權,控制烏東四州大部分領土,專家警告烏克蘭越晚停火損失越大。詳情>>
以軍行動雙線升級 胡塞武裝及哈馬斯高層遭“精準打擊”
以色列國防軍近期對哈馬斯與胡塞武裝展開雙線軍事升級,對兩組織高層實施精準打擊。行動旨在削弱其指揮能力并回應近期襲擊。以軍稱行動基于精確情報,成功擊中多個關鍵目標。地區緊張局勢再度加劇,國際社會密切關注事態發展。詳情>>
九三閱兵進入倒計時 解碼我軍新銳裝備
九三閱兵將展示我軍新銳裝備,重點包括東風-17高超聲速導彈的升級迭代,其突防能力通過誘餌彈頭和多樣化飛行軌跡進一步增強;鷹擊-21高超聲速導彈具備多平臺發射能力,可對嚴密設防目標實施遠程精確打擊。此外,無人作戰裝備如無偵-7/10協同偵察系統、四川艦搭載的大型無人機,以及定向能反無人機武器等新域新質作戰力量也將亮相。空中梯隊將呈現殲-15T、殲-35等新型艦載機及雙座版殲-20S,體現模塊化、體系化作戰能力。詳情>>
最近距離不足35海里,一大型船隊突然逼近越南海岸,美方氣到跺腳
2025年8月31日,東大遠洋漁船船隊進入距越南李山島35海里的公海進行漁業作業,越方僅派遣巡視船遠距離監視。美方借機炒作所謂“非法捕撈”議題,試圖將漁業活動泛安全化,并挑撥中越關系。分析指出,越南在南海問題上保持戰略自主,未配合美方挑釁,與菲律賓形成鮮明對比,美方借漁業議題介入南海的圖謀難以得逞。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