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 近年來,云南“云菌”產業以質效雙升的強勁態勢,完成了從原始采集到規模化交易、從“山野背簍”到“世界餐桌”的跨越式發展。昆明海關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云南省食用菌出口額達2.3億元,同比激增60.8%,產品遠銷泰國、越南、柬埔寨、韓國、法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作為“野生菌王國”,云南食用菌適生面積、產量、產值均居全國第1位,野生食用菌資源占世界的43%,占中國的91%,商品野生食用菌占全國的70%以上。據云南省食用菌產業升級發展辦公室統計,2024年全省食用菌產量達119.41萬噸,總產值472.5億元(位列全國第二),綜合產值突破1100億元,產業規模持續領跑。
產業的蓬勃發展,源于對資源的科學開發與精準保護。云南各地立足地理稟賦,因地制宜推行科學種植模式。臨滄市組建護林組,守護野生菌生長環境,推動林地“生菌變金”。云南松茸主產區之一的迪慶藏族自治州,通過“封山育茸”“包山擴繁”等創新模式,有效增強村民的保育促繁意識,減少無序采摘行為,實現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的動態平衡,為“云菌”金字招牌筑牢根基。

隨著牛肝菌、羊肚菌等野生菌人工栽培技術突破并實現規模化種植,“云菌”產業版圖不斷擴張,食用菌已成為云南高原特色農產品出口創匯的亮點產品之一。如今,迪慶藏族自治州、麗江市、大理市、楚雄州等地的松茸因獨特風味成為日本民眾追捧的“菌中珍品”;楚雄州香肉齒菌頗受韓國消費者歡迎;被歐美各國廣為食用的松乳菇和北歐各國喜愛的雞油菌在云南省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云南味道”精準對接全球需求。
旺盛的市場活力不僅推動產業升級,更催生出一系列新興職業。楚雄州南華縣圍繞野生菌加工、種植等產業鏈環節,設立院士及院士團隊工作室等各類科研站所6個,探索馴化野生菌品種。同時,精心打造“南華菌工”勞務品牌,吸引大批外出務工人員返鄉投身“菌事業”,變身“種菌師”“采菌師”“收菌師”“銷菌師”,走出一條“小菌子、大產業、強帶動、惠民生”的特色振興路。
南華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呂玉玲介紹:“截至2025年8月3日,全縣野生菌集散交易量5961.95噸,同比增長6.38%,交易額73913萬元,同比增長8.52%。”
一串串跳動的交易數據,是云南食用菌產業蓬勃發展的縮影。2022年印發的《云南省食用菌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提出,預計到2025年全省食用菌總產量將達180萬噸,綜合產值1200億元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