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3jjewl.riyuangf.com/file/upload/202509/04/095514512.jpg" />
尊敬的各位股東:
二零二五年上半年,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地緣政治風險加劇,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顯著增強。得益于中國經濟的強勁活力和香港市場的蓬勃機遇,中信股份銳意進取、攻堅克難,在各位股東支持下,以穩健經營應對變局挑戰,以改革創新驅動轉型躍遷,交出了一份成色十足的“半年考”答卷。
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688億元,凈利潤598億元,歸母凈利潤312億元,整體符合預期。金融板塊子公司利潤全面提高,主要實業子公司業績向上向好。公司資本市場表現大幅提升,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末,公司股價收于10.78港元/股,總市值3,136億港元,較年初上漲21%,跑贏恒生指數。標普信用評級保持二零一六年以來最高水平。這些成績離不開股東的支持和信任。為更大力度回饋股東、共享發展成果,董事會建議派發中期股息每股人民幣0.2元,較去年中期每股股息提高人民幣0.01元,分紅總額為人民幣58.18億元。
戰略引領
主責主業質效更優
半年來,公司錨定“一個深入、三個推動、五個突破”深化改革總體思路,探索綜合性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路徑,努力打造多領域踐行國家戰略、多業態釋放綜合潛能的優勢格局。
金融“強核”縱深推進。全面構建協調聯動的綜合金融體系,更好踐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核心功能有效增強。圍繞服務實體經濟,深化綜合金融模式創新,持續做深做實“五篇大文章”,特別是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擦亮品牌,服務前六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和前八批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超1.41萬家、覆蓋率超92%;綠色債券承銷規模穩居市場前列。跨境金融有力有為。緊抓香港金融市場擴容機遇,在債券承銷、跨境貸款、資本市場服務等方面持續發力,成功保薦寧德時代在港上市,為近三年全球最大IPO;旗下華夏基金(香港)推出全球首支以人民幣計價的代幣化基金,成為亞洲首家提供港元、人民幣、美元全系列代幣化貨幣基金的資產管理公司。各大業態質地提升。銀行業務業績表現延續向好態勢,上半年A股、H股股價和總市值創歷史新高;獲批籌設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為提升多元化服務能力拓寬渠道。證券業務主要指標保持領先,資本市場“穩定器”作用更加凸顯。信托、保險等業務改革轉型步伐加快,細分領域優勢進一步擴大。金融租賃業務資本實力得到增強,加快鍛造綜合金融板塊新增長極。
實業“星鏈”多維發力。統籌推進“煥星”“造星”“探星”三大行動,培育厚植新質生產力。傳統產業強基固本。堅持“公司也是產品”的理念,著力打造龍頭企業、專精技術、旗艦項目。中信戴卡鋁車輪、鋁鑄件等產品銷量再創新高,在全球汽車零部件企業百強榜排名升至第42位。中信金屬鞏固“鈮明星”、打造“銅明星”,持續優化貿易品種結構,加強投后管理,凈利潤大幅增長。特鋼業務合計利潤總額保持同業領先。隆平高科完成12億元定增,加快向全球種業領軍企業邁進。新興產業、未來產業蓄勢待發。積極開展產業并購跟蹤研究,完成重點項目入庫儲備。主動融入區域低空經濟發展,中信海直拓展海上油田服務等場景,成功開展全球首次2噸級eVTOL海洋石油平臺試飛。深化“人工智能+”行動,發布“元冶”鋼鐵大模型,帶動“AI+鋼鐵”轉型升級。
海外發展再上臺階。國際化是中信的特色優勢,也是長期堅持的戰略方向。公司制定了國際化業務發展和港澳業務發展戰略,依托“要出國、找中信”“來中國、找中信”服務品牌,舉辦德國企業南京行、日本企業廣東行等活動,促成一大批務實成果落地,有效彰顯橋梁紐帶作用。海外業務發展實現新提升,投行海外業務凈利潤大幅增長,新簽約阿聯酋迪拜住房、烏茲別克斯坦燒堿工廠等標志性工程,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增添新亮色。
科技賦能
價值創造動能更強
公司堅持把創新驅動擺在更加重要位置,一體化推進科技創新工作,強化對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支撐。
創新體系夯基壘臺。深入實施科技創新“磐石”行動,建設以2個全國重點實驗室為龍頭、4個公司級科技創新中心為中堅、N個領域級研發中心為基礎的“2+4+N”科創平臺集群,筑牢科技創新底座。今年三月,中信香港人工智能科創中心率先成立,將統籌全球創新資源,圍繞工業智能、具身智能、金融科技等領域強化攻關,加快打造科技創新高地。
成果轉化亮點紛呈。依托中信場景和數據優勢,著力打破壁壘、共享資源,形成技術與應用雙向促進的良性循環。中信泰富特鋼2200兆帕級橋梁纜索鋼絲用鋼將用于世界最大跨度橋梁建設。中信重工高強度金屬鑄鍛件連續20次建功國之重器。華智生物“液相生物芯片在分子與智能育種中的研發與應用”項目,獲評2025年金磚國家解決方案大賽生物經濟賽道一等獎。中信股份多項科技成果提名202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隊伍建設釋放活力。大力實施科技人才“星河”行動,上半年推選若干名首席科學家、高級專家、青年科技創新英才,構建“金字塔”型創新人才矩陣;建立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在人員薪酬激勵、項目經費使用、科研成果轉化等方面探索改革措施,激勵各類創新人才勇攀高峰、多作貢獻。
管控提質
高質量發展基礎更穩
堅持向管理要效益、用精益促發展,不斷放大綜合性企業核心競爭優勢。
資源配置更加優化。攻堅克難推進壓降層級、瘦身健體專項工作,公司涉及行業大類、法人層級進一步壓減。內部業務整合取得實質進展,股權管理關系有效理順,資源配置更加聚焦,產業優勢進一步增強。
精益效能穩步提升。推動采購管理、費用管控等體系優化,深挖融資成本壓降空間,強化高資本消耗攻堅,上半年金融子公司節約資本64億元。一體建設“領航平臺”,統籌搭建數據中心、算力中心,激活管理創新的數智驅動。
安全底線全面夯實。把握風險應對戰略主動,前瞻研判外部沖擊影響,優化經營策略、穩慎處置風險。中信澳礦土地受限問題訴訟取得里程碑式進展,《2023版項目開發建議書》獲西澳州政府高效審批,為項目可持續運營打下良好基礎。協同化險模式深入推廣,新增重組盤活項目金額98億元。公司房地產、政府融資平臺業務風險持續收斂,守牢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之年。站在承前啟后的歷史節點,公司將始終堅持以價值為中心的內涵式發展,堅定履行對客戶、對股東、對社會的鄭重承諾,全力推動經營管理上臺階、提質效,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一是觀全局,以戰略明定位。高質量編制公司“十五五”發展規劃,科學定位主責主業、目標指標,謀劃一批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大改革、重大項目。完善有中信特色的管控機制,以“一個戰略”定方向、“兩張清單”管權責、“獎懲并舉”增活力,通過建立務實管用有效的“五時”大監督體系,筑牢防線、防范風險,引領世界一流企業建設取得更大成效。
二是謀長遠,以改革擔使命。堅持向改革要動力,釋放產融并舉優勢潛能,夯實踐行國家戰略的堅實基礎。深入實施金融“強核”工程,建強金控集團,提升金融業態核心功能、核心競爭力;深化綜合金融模式創新,打造企業全周期、立體式投資矩陣,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扎實開展實業“星鏈”工程,更大力度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三是察大勢,以創新應挑戰。保持不進則退、慢進亦退、不創新必退的戰略清醒,大力推進理念、模式、技術、機制等全方位創新,解決深層次矛盾問題,構筑全新競爭優勢。重點推進科技創新,發揮創新平臺集群牽引作用,推動形成更多具有中信辨識度和影響力的創新成果。迭代升級協同機制,搭建高效聯動的協同管理平臺,調動全員價值共享的內生動力。
四是行大道,以開放譜新篇。聚焦當好新時代連接世界的“一座橋”,打造“走出去”和“引進來”的綜合服務平臺,全方位助力高水平對外開放。鞏固中亞、澳洲等地區傳統優勢,深入拓展“一帶一路”沿線業務機遇,積極參與香港北部都會區建設。大力推進“要出國、找中信”“來中國、找中信”品牌落地,探索戰略參股、項目跟投、政企協同等合作模式,實現各方互利共贏。做實境外協同分會建設,以“一個中信、一個客戶”推動國際化發展實現新跨越。
展望未來,兩個大局同步交織、相互激蕩,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風起云涌、席卷全球。無論環境形勢如何變化,有國家戰略清晰指引,有廣大股東、客戶大力支持,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把握新機遇、迎接新挑戰,朝著建成世界一流科技型卓越企業的目標不懈邁進,努力創造更大價值回報,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貢獻!
奚國華
董事長
二零二五年八月二十九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