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長升我當連長
1934年初,部隊移駐河北高邑、趙縣、臨城等縣,開始大練兵。軍部設在高邑。一天,警衛營張營長找我說:“韓聲濤,軍長召見!趕快去!”我趕到軍部,進門報告時軍長馮占海正在跟一位團長談話。馮占海看見我就向我招手。我走上前去。他說:“韓聲濤,派你到趙縣第272旅544團去當第1連連長。趕快到任,把兵練好,把隊伍給我帶好。” 我向張營長告辭時,他笑著對我說:“才當了幾個月的排長就升連長了。你小子有官運,軍長看上你了。” 第91師原是數萬人的大部隊,老資格的排長多的是,能當連長,我確實沒想到。
趙縣是座歷史古城,最有名的古跡就是趙州橋(又名安濟橋)。趙州橋因趙縣古稱趙州而得名,位于趙縣城南。據唐中書令張嘉貞《安濟橋銘》記載:“趙郡洨河石橋,隋匠李春之跡也”。它已有1400年歷史,是我國古代建筑的杰作。它不僅是我國而且也是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巨大石拱橋。當時我的連就駐扎在趙縣縣城的北門外。
我一到任就抓練兵。很快我第1連的練兵就全團出名了。團長、營長常來觀看,多次表揚。因為我有衛隊團軍士隊的底子和打日本鬼子的實戰經驗,訓練課目我都熟悉,都能親自進行標準的示范,能跟士兵們一起摸爬滾打,再加上我的槍法準,大刀舞得好,從士兵到班、排長個個都服我。大約過了半個多月,團長來找我說:“韓聲濤,好消息,軍部讓你去上洛陽軍校。” 我大喜過望。我一直都在自修一些軍事書籍,能上洛陽軍校進行系統的學習,真是做夢都沒想到。
到趙縣后不久,我把剛發的官餉(連長每月50塊大洋)和平時積蓄共90塊大洋寄給父母并告當了連長。當時90塊大洋在貧窮的山東家鄉可是很大一筆錢。后來聽說當時鄉里都傳開了:韓家那小子“闖關東”出息啦,真不孬啊,才3年就當連長啦!一次就給家寄90塊大洋啊!韓家的墓地風水好啊!
入學中央軍校洛陽分校
1934年春,我進入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洛陽分校(簡稱中央軍校洛陽分校)學習。中央軍校洛陽分校是1932年國民政府遷都洛陽后,國民黨中央在洛陽召開的會議上決定設立的。所謂遷都洛陽,是指1932年1月28日夜,日軍突然出動海軍陸戰隊進攻上海,威逼南京(當時日本軍艦可以直接開到南京下關)。當日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決心遷移政府,與之決戰。” 1月29日,國民政府宣布遷都洛陽。3月5日,在洛陽召開的國民黨中央全會定洛陽為戰時首都——行都。當年12月1日,國民政府遷回南京。
中央軍校洛陽分校就建在北洋軍閥(民國軍閥勢力之一,由袁世凱所轄的北洋新軍主要將領組成)鼻祖袁世凱和直系軍閥(北洋軍閥派系之一)吳佩孚先后用心營建的有名的洛陽西工兵營,位于洛陽城的西關外。校部就設在原吳佩孚的司令部。1936年10月下旬蔣介石以‘避壽’為名離開西安臨潼華清池,乘飛機抵達洛陽,就下榻于中央軍校洛陽分校并在該校舉行其50壽慶。當時蔣介石在中央軍校洛陽分校的演講中說:“我們要復興國家民族,完成國民革命的使命,只有準備打日本。” 蔣介石在洛陽分校住了1個多月后返回西安,直到西安事變。西安事變后蔣介石由張學良護送回南京在洛陽停留時,還是住在洛陽分校。當時洛陽分校學員列隊前往機場迎接蔣介石。
1932年蔣介石決定在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調訓中央軍部隊尉級軍官1000人。第一期軍官訓練班成功后,蔣介石決定擴大辦班規模和范圍,由于南京校址難以容納,決定從1933年起在當年9月剛成立的中央軍校洛陽分校調訓軍官。到1937年“七七”事變,中央軍校洛陽分校共畢業軍官訓練班學員4期,即第2—5期(南京中央軍校為第1期),每期1年,共訓練軍官9000多人。1937年“七七”事變后,洛陽分校奉命西遷陜西漢中,1938年1月改名為中央軍校第一分校。
我是軍官訓練班第3期第6隊的學員。洛陽軍校采用的是當時先進的德式軍事教育(中國的軍官學校曾沿用日式軍事教育30多年),教材和參考書很多是翻譯于德國的軍事教材和書籍,反映了當時先進的軍事理論和軍事技術。教官水平高且會外語,還有專門聘請的德國軍事教官。主要學習內容為:軍事課程--德譯戰術講授錄、德譯聯合兵種戰術教程、兵器學教程、筑城學教程、交通學教程、地形學教程、軍制學教程、步兵操典、射擊教范、陣地勤務、夜間教育、陣中要務令等;術科教練--基本教練(由單兵徒手到持槍教練,班、排、連、營教練)、戰斗教練(班、排、連、營攻擊,防御、追擊、退卻、遭遇戰等)、野外演習(偵探、步哨、班排連行軍及駐軍警戒勤務等)和技術教練(劈刺、射擊、體操、體育等);政治訓練課程--三民主義、列強侵略史等。校方對學員要求嚴格:學員在受訓期間,一律不準吸煙,不準飲酒,不準喝茶,紀律嚴明。中央軍校洛陽分校的學習和生活條件很好,我十分珍惜這個學習機會,學習抓得緊,課余時間都很少浪費,讀了不少軍事書籍。學習中我聯系打日本鬼子的實戰經驗,甚有體會和收獲。通過軍校的學習,我的軍事理論和技能素養有了系統的提升。
學習期間有一件大事,就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到中央軍校洛陽分校視察,也是中央軍校洛陽分校成立后蔣介石的首次蒞臨。蔣介石的另一身份是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校長兼洛陽分校校長。洛陽分校實際主持校務的是祝紹周(早年加入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畢業于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曾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總隊長,后任陜西省政府主席)主任。記得是入學當年秋,那天上午我們裝束整齊并戴著白手套,從營房列隊行進到學校的大操場(可容納數萬人)集中排列,總 共有3000多人,接受校長檢閱。當時現場氣氛熱烈隆重。蔣介石騎著戰馬,身著戎裝,戴著白手套,在夫人宋美齡、張學良(時任豫鄂皖剿匪副總司令代總司令)和其他官員(均騎馬)的陪同下進行檢閱。我當時站在前排,看得很清楚。我第一次見到國家最高領袖,心里還挺激動的。只見馬上的蔣介石挺胸抬頭、腰板挺直,儼然一個標準的軍人。其后是宋美齡,馬上的她從容自然,一看就知道她馬騎得不錯。接著是張學良,他略顯黑瘦。檢閱完畢,蔣介石登上閱兵臺給我們訓話。開始講話前,他用雙手先正正軍帽,然后捋捋皮帶,講話時始終身姿挺拔。我們手握鋼筆和筆記本,聆聽訓話,認真記錄,畢恭畢敬。蔣介石的浙江口音我實在聽不懂。后來問同學,才知道大意是:努力學習,報效國家;革命軍人要不怕犧牲,要服從長官;要守紀律,要負責任;要知禮義廉恥等。當時站在我旁邊的是一位王姓同學。我看他好象記得很認真。下來后我問他:“校長的訓話你今天可記了不少吧?” 他笑著問我 :“你知道今天校長說了多少‘這個’嗎?”蔣介石講話中停頓時好說‘這個…’。他翻開筆記本給我看:“我這上面的‘點’就代表‘這個’,一共30多個!”他平時就愛開玩笑。
當時洛陽軍校還設有韓人特別班,和我們同期入學。韓人特別班有學員112人(含后從南京朝鮮革命干部學校轉入的20人),被編為“第2總隊第4大隊陸軍軍官訓練班第17隊”。韓人特別班的教育目標是“為了推翻日帝的統治,重新建立完整、獨立的國家,培養能夠領導工人、農民抗日運動的干部”。其一切費用開支由中國政府無償提供。其背景是:1933年5月蔣介石與韓國臨時政府(在中國堅持長達27年反日復國獨立運動的流亡政府,得到國民政府的大力幫助)的主要領導人金九(著名的韓國獨立運動家,被譽為韓國國父)會談時建議,要開展爭取國家獨立的武裝斗爭,先培養訓練一批軍官,可組織一批韓國學員秘密到中國軍校受訓,得到金九的贊同。雙方達成協議,以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洛陽分校為基地,培養韓國軍官。
在中央軍校洛陽分校,我們全體同學都集體參加了中國國民黨。畢業時,國民黨元老、大書法家、國民政府監察院院長于右任親筆為我們題寫了“中央陸軍軍官學校軍官訓練班第三期同學錄”封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