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界著名史詩觀察格薩爾文化傳承之三——探索格薩爾史詩活態傳承新路徑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3jjewl.riyuangf.com/file/upload/202509/04/095641232.jpg" />
在世界史詩傳承的坐標系中,古希臘《荷馬史詩》、古巴比倫《吉爾伽美什史詩》與中國《格薩爾》的“未來走向”,折射出不同文明遺產的發展命題。《荷馬史詩》雖憑借文學經典地位滲透西方文化肌理,但傳承多依賴文本解讀與博物館靜態展陳,即便希臘在2023年啟動其非遺申報,仍未突破“靜態傳播”的局限;《吉爾伽美什史詩》則困于考古發現的碎片化,依賴泥板文獻的學術研究,缺乏與當代生活連接的活態載體。
相較之下,《格薩爾》作為唯一仍以活態形式傳承的世界著名史詩,正以青海果洛為核心,探索一條“傳統基因+現代賦能”的發展之路。果洛既守住了格薩爾文化的原真性,讓史詩始終扎根生活;更主動擁抱時代變革,在新媒體傳播、大數據應用、文旅融合等領域持續破局,為世界著名史詩的“活態延續”提供可借鑒的中國方案。如今,站在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的新起點,果洛格薩爾文化如何進一步突破地域邊界、邁向全球舞臺,成為亟待探索的核心命題。
首先,數字技術是讓格薩爾文化突破傳播局限的重要抓手,能讓這部古老史詩在“云端”真正“活”起來。世界著名史詩傳承普遍面臨傳統載體和現代生活脫節的問題,《荷馬史詩》傳播主要靠書籍和課堂,《吉爾伽美什史詩》依賴博物館展陳,而果洛完全可以用數字技術改寫格薩爾文化的傳播形態。
一方面,可以把現有的“文化果洛”漢藏雙語平臺等現有新媒體平臺做得更扎實,在此基礎上搭建“短視頻+直播+社交”的立體傳播矩陣。不僅可與抖音、快手等合作發起“格薩爾史詩煥新計劃”,邀請非遺傳承人拍攝“1分鐘史詩說唱”短視頻;開通“格薩爾唐卡繪制”“史詩服飾制作”直播;還可聯動青海及果洛本地的網紅藝人,邀請他們參與格薩爾文化內容創作,讓高原生活類網紅帶著粉絲 “云游”格薩爾獅龍宮殿,用生活化的語言講解史詩故事,讓格薩爾文化觸達更廣泛的受眾。同時,策劃系列主題短視頻,比如“格薩爾史詩里的生態智慧”“藏戲中的英雄故事”,用短平快的敘事節奏、兼具美感與故事性的畫面,在新媒體平臺持續發布,吸引不同年齡層人群關注。
另一方面,還能靠大數據技術構建“格薩爾文化用戶畫像”,分析不同人群的偏好,針對性推送內容:給青少年開發“格薩爾英雄成長”主題手游,將史詩中的團結、勇敢精神融入游戲劇情;給文化學者搭建“格薩爾文化數字文庫”,整合史詩部本、藝人說唱錄音等資源,提供關鍵詞檢索、跨文本對比等功能;讓傳承從廣撒網變成精準滴灌,解決世界史詩傳承里“供需錯位”的老問題。
尤為重要的是,可借助數字傳播的開放性,發起“我眼中的英雄格薩爾”全民創作活動,打破文化傳播的“單向輸出”模式,讓全民成為格薩爾文化的傳播者。活動可鼓勵大眾從不同視角重構史詩敘事:比如以格薩爾王妃的視角,講述英雄在“家國責任”與“個人情感”間的擔當,展現其溫情一面;以三十員大將的視角,還原并肩作戰的熱血瞬間,凸顯“團結協作”的精神;甚至可從普通百姓的視角,記錄格薩爾王守護家園、造福民生的日常,讓英雄形象走出“神話光環”,變得更貼近生活、更易共情。通過這種多視角創作,既能剝離史詩的“民族專屬”標簽,使其從地域文化符號升級為全民認同的英雄象征,也能讓不同群體在參與中產生文化共鳴,真正實現“去民族化”的大眾傳播——就像《荷馬史詩》中的阿喀琉斯成為西方文化共有的英雄符號,格薩爾也能憑借“守護、正義、團結”的普世精神,成為跨越民族、地域的全民英雄。
其次,文旅融合能讓格薩爾文化從遙遠的傳說變成可感知、可參與的現實體驗,這也是突破世界著名史詩“和現實生活疏離”瓶頸的關鍵。《荷馬史詩》的特洛伊遺址更多是“考古打卡地”,《吉爾伽美什史詩》的相關場景因為歷史變遷很難還原,而果洛有“文化+生態”的雙重優勢,剛好能把格薩爾文化變成生活里的體驗。
一方面,可以圍繞“格薩爾史詩場景復原”,把達日縣獅龍宮殿、瑪多縣賽馬稱王地、久治縣讓窩灘這些核心節點串起來,打造“格薩爾文化探秘之旅”精品線路。在獅龍宮殿周邊建立“史詩主題沉浸園”,讓游客穿定制服飾參與賽馬稱王實景演繹;在德爾文史詩村開非遺體驗民宿,白天跟著藝人學唱史詩片段,夜晚圍坐篝火聽民間故事,讓游客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同時,可將格薩爾文化融入動漫創作,開發系列短篇動漫:以“格薩爾少年成長記”為主題,用生動的動畫形象、緊湊的劇情,展現格薩爾從流浪少年到部落領袖的蛻變,既能作為文旅線路中的“前置引流內容”,在短視頻平臺預熱傳播,也能在景區游客中心、非遺展館循環播放,成為吸引青少年群體的重要載體。
另一方面,圍繞格薩爾文化IP開發文創產品,把史詩故事融入潮玩手辦,讓“格薩爾三十員大將”以Q版形象走進年輕人的書桌;提取唐卡中的經典紋樣,開發絲巾、筆記本等日常用品;甚至推出 “格薩爾主題數字藏品”,將藝人說唱音頻、唐卡畫作轉化為可收藏的數字資產。這些文創產品不僅是文化傳播的“流動載體”,更能讓格薩爾文化在消費市場中形成影響力,既實現文化價值,又能產生經濟價值,打破傳統史詩“只在學術圈有名”的局限。
最后,主動開展國際對話,能讓格薩爾文化從民族的瑰寶變成世界共享的文明財富,在世界史詩交流中發出更響亮的中國聲音。在世界史詩交流里,《荷馬史詩》靠著西方文化話語權傳播優勢明顯,《吉爾伽美什史詩》因為文明斷代很難形成持續影響力,而果洛格薩爾文化的“活態傳承”就是獨一無二的名片,能搭建起中華文化和世界對話的橋梁。
一方面,可以主動對接“一帶一路”文化交流項目,組織格薩爾馬背藏戲團、史詩說唱藝人去中亞、歐洲巡演,用“策馬表演”“多語言說唱”展現草原特色,在國際非遺博覽會上設“果洛格薩爾文化專區”,通過唐卡展演等形式讓外國觀眾感受“活態史詩”的魅力,這種走出去的主動傳播,比被動接受更有主動權。
另一方面,還能依托中國社會科學院格薩爾研究中心,聯合國際高校發起“世界史詩活態傳承”國際學術論壇,邀請全球學者探討《格薩爾》的活態傳承經驗,同時推動《格薩爾》史詩多語種翻譯出版,讓格薩爾王的故事和《荷馬史詩》的英雄敘事、《吉爾伽美什史詩》的生死思考展開跨文明對話,讓格薩爾文化真正成為人類文明共享的精神財富。
從世界史詩傳承的大格局審視,果洛格薩爾文化的未來發展,絕非局限于單一地區的文化實踐,更是對“如何讓古老史詩活在當下” 這一世界命題的有力回應。它既牢牢守住《格薩爾》作為活態史詩的核心優勢,又以數字技術、文旅融合、國際交流為創新羽翼,打破了世界著名史詩“靜態傳承”的固有模式。
未來,伴隨國家級格薩爾文化(果洛)生態保護區建設的深入推進,這些發展路徑的持續深化,這部誕生于青藏高原的史詩,必將在果洛這片土地上持續“活”下去、“火” 起來,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民族與世界的文化紐帶,為中華文化的繁榮發展注入源自江河之源的磅礴力量,推動格薩爾文化從三江源腹地,從果洛草原走向全國、邁向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