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潮州古城牌坊街,除了美食小吃,還有隨處可見的茶莊客棧。這些茶莊客棧,或以古民居改造而成,或布置得簡約大氣。風格雖各有千秋,但大多數會備上鳳凰單叢茶與茶具,方便前來入住的消費者品嘗。
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干毛茶總產量為306.32萬噸,其中,烏龍茶28.72萬噸,占總產量比重9.4%。作為烏龍茶的一個組成部分,鳳凰山年產單叢茶葉0.5萬噸,產量占比較小。
重產地,輕品牌;消費者對鳳凰單叢茶品牌認知較為模糊……目前,鳳凰單叢茶產業在消費環境仍存在一些痛點。作為小眾茶,鳳凰單叢茶如何擴大消費市場,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潮州市應以茶文化為牽引,轉變觀念,挖掘潮州工夫茶、潮州文化等資源,宣傳與塑造鳳凰單叢茶品牌,并持之以恒地擴展茶旅業態經濟與茶器茶具產業,延伸產業鏈,提升產業價值。
載體
堅持文化賦能推廣宣傳
2019年,鳳凰單叢茶的區域公用品牌價值為25.8億元,種植面積約為19.3萬畝,年產量2.4萬噸,產值31.9億元。而在毗鄰省份福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的安溪鐵觀音區域公用品牌價值為1425.43億元,種植面積約為60萬畝,年產量6.5萬噸,產值175億元。
在半發酵烏龍茶領域內,無論是茶葉的產業規模,還是文化及市場影響力,鳳凰單叢茶與烏龍茶里的兩座大山——安溪鐵觀音和武夷巖茶相比,相形見絀,是名副其實的小眾茶。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2%2F0415%2F4cafe12ej00rad0rs002lc000hs00bgc.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style="margin: 0px auto; display: block;" />鳳凰單叢茶是名副其實的小眾茶。
“多數人喝茶就是泡茶,潮州人則講沖茶。”國家一級評茶技師葉漢鐘稱,鳳凰單叢茶之所以小眾,原因之一在于多數消費者未完全了解潮州人沖泡單叢茶的方式。“鳳凰單叢茶具有高度濃縮的茶多酚營養物質,需要高溫滾沸的開水沖泡才能刺激茶客的味蕾,品出這種味道。”
這既是短板,也是鳳凰單叢茶的機遇所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養生與健康。而鳳凰單叢茶市場還是一片藍海。
對此,如何推廣和宣傳好鳳凰單叢茶,擴大消費,成為當下的一項必答題。
“文化是一種宣傳工具,一定要重視它,并且用好它。”葉漢鐘認為,潮州要構建和推廣能夠兼容潮州工夫茶與鳳凰單叢茶的文化品牌,將茶產業與茶文化打通銜接,讓工夫茶、鳳凰單叢茶產業及文化互構互推,共同發展。
這也是目前葉漢鐘正在做的——通過師帶徒的方式,將工夫茶文化的接受者與鳳凰單叢茶的消費群體,由本地拓展至全國。
前幾年,葉漢鐘的工夫茶培訓一直在有條不紊地推進。2017年,在杭州國際會展中心,葉漢鐘“潮州工夫茶藝”非遺傳承人首屆傳承學徒師資班舉行。
如今,在北京、上海、南京、內蒙古、湖南、江西等地區,葉漢鐘已招收21名弟子。這些弟子中,有內蒙古茶葉行業協會會長,也有“蛟龍”號載人潛水器7000米級潛航員,并且都已成為鳳凰單叢茶的“鐵桿粉”。
事實上,借助潮州工夫茶文化提高單叢茶品牌辨識度、認可度、知名度,也已成為眾多茶企打開國內市場的“敲門磚”。多年來,廣東千庭茶業投資有限公司創始人林偉強帶領企業全方位探索工夫茶文化與鳳凰單叢茶的共生賦能經營。
“我們進入一個地區時,就先做一場潮州工夫茶的分享會。”林偉強認為,潮州工夫茶不僅是潮州的,更是全世界的。潮州可通過完善品牌,傳承創新讓更多人接觸工夫茶,愛上工夫茶文化,從而擴大鳳凰單叢茶的品牌影響力。
近年來,為讓潮州工夫茶文化走出去,將茶友引進來,千庭茶業以工夫茶文化為載體,在西南、西北、華南等區域建設茶文化莊園、工夫茶博物館,開啟全國品鑒會,助力潮州茶產業的發展。
每次分享,林偉強主要圍繞工夫茶文化、如何運用工夫茶文化去引客等內容,以“互聯網+茶文化”思維,構建大數據營銷平臺,形成從分銷招募到空間加盟,再到茶旅茶品的線上線下全體驗。
2019年6月,千庭茶業初入重慶開設分享會時,原本是80人的分享會,結果超額多來了40多人。潮州工夫茶文化與鳳凰單叢茶能受到如此喜愛的情況,讓林偉強等人出乎預料。
如今,千庭茶業自有品牌文化館4家,全球合伙人空間200余家。2018年入駐潮汕機場的千庭工夫茶文化館,也成為在國內乃至全球都體現出文化獨特性和地理文化標志性的文化體驗場所。結合潮州茶文化,千庭茶業助推鳳凰單叢茶消費市場規模不斷壯大。
業態
探索“茶葉+旅游”延伸價值
“以茶帶旅、以旅旺茶”促進茶旅融合發展,也是鳳凰單叢茶產業提升消費價值的一個重要方向。
牌坊街北段載陽巷,載陽客棧靜靜佇立。它的前身本是一幢清代建筑古民居。早在2009年,它的主人廖奕銘便已將之改造成客棧。彼時,在潮州,借助古民居改造成住宿,廖奕銘是最早一批。前幾年,廖奕銘的客棧能夠達到70%的入住率。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2%2F0415%2F316433bdj00rad0rt002mc000hs00c5c.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style="margin: 0px auto; display: block;" />位于牌坊街的載陽茶館,門口停放了一輛黃包車,墻壁張貼著一些民國風海報,整體修飾呈現復古風格。董志豪 攝
“我們是體驗潮州生活的客棧。雖然沒有說以鳳凰單叢茶為主打,但生活在潮州,單叢茶是繞不開的東西。”廖奕銘稱,旅客入住民宿時,自己便會備上鳳凰單叢茶和一套茶具。一開始,多數住店的旅客品嘗過鳳凰單叢茶后,通常會向其追問廠家所在地。“那時候我們沒有銷售鳳凰單叢茶,所以就會把客人介紹給別人,也算是一種宣傳。”
盡管當前旅游市場低迷,但廖奕銘仍舊對茶旅市場呈樂觀態度。他認為,茶葉生產已形成一個種植、采摘、制作、加工、銷售的全產業鏈。整個過程可以通過“茶葉+文化+體驗”的方式,將旅游與之相結合,延伸出更多價值。“其中,游客不僅可體驗結合了茶文化的民宿客棧,還可在核心的鳳凰山,去到生產加工的茶廠,制作一罐屬于自己的茶葉。”
因茶葉聞名的鳳凰山中,多個茶旅項目日漸紅火,東興鳳凰谷、下埔鳳溪谷、棋盤櫻花谷、叫水坑村……迎來一撥又一撥的游客。
位于鳳凰鎮東興村的潮州鳳凰單叢茶博物館,展示著樹齡超過600年的“茶王”——“宋種1號”。2020年5月,該館依托古村落特有的潮派建筑特色,經修繕活化利用閑置空間而建成。
茶博館是鳳凰鎮三產融合的文旅項目,也是打造茶旅特色小鎮的標志性項目,屬于“三谷”之一的鳳凰谷。
館內開設茶文化展覽館、鳳凰單叢茶研究院、“宋茶一號”標本館、茶器物陳列館、潮式工夫茶體驗館、鳳凰谷文創藝術品區、單叢茶研學教育基地、茶樂園體驗區等八大板塊,并通過標本、壁畫、圖示等多種方式展示鳳凰單叢茶的發展歷史。
緊挨茶博館的愷德苑精品民宿則配有茶園棧道,集合了茶產業、茶文化、茶生活于一體。
鳳凰鎮委書記陳銳生表示,民宿的開業,有利于展示鳳凰單叢茶文化,提高鳳凰單叢茶的知名度、美譽度和茶葉品牌價值,為鳳凰茶旅產業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近期,筆者在同鳳凰鎮鳳西村黨支部書記林偉書交談得知,近年來,鳳凰鎮十分重視大庵古茶樹保護工作,隨著鳳凰山茶旅走廊的建設,大庵茶農們又有了一個新企盼——潮州市大庵村古茶樹公園項目即將實施。
據悉,鳳凰鎮將以古茶樹、古步道為依托,通過“問茶”登園門樓、“尋茶”休閑平臺、“探茶”茶田古道、“品茶”古樹茶吧、“觀茶”林蔭茶亭的空間布局,打造富有自然生態、文化特色的大庵村古茶樹公園景觀。未來,該項目既能提高大庵村古茶樹公園的面貌,還能增加大庵村民的經濟收入。
擴展
茶器定制牽動消費新藍海
壺、碗、杯、盤、托……飲茶離不開茶具。一套精致的茶具配合色、香、味三絕的名茶,可謂相得益彰。
如今,鳳凰單叢茶一產初制茶年產值10億元以上,一二產產值35億元,一二三產融合涉茶產值超70億元。僅潮安區而言,近年已發展茶商895家、茶企128家,規模以上企業1家,年出口額約7700萬元,2020年茶農人均可支配收入2萬元。
鳳凰單叢茶的熱銷也隨之打開了潮州茶具、茶器、茶葉包裝等配套產品的市場。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2%2F0415%2F9602c533j00rad0rs001ac000hs00bvc.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style="margin: 0px auto; display: block;" />精致的茶具配合色、香、味三絕的名茶,可謂相得益彰。
在楓溪陶瓷城陳韻堂負責人陳輝的店鋪內,各式茶具一應俱全。旁邊的隔間內,員工正有條不紊地備貨包裝發送物流。
“喜歡茶具的人必然喜歡喝茶,這是一個整體的互動,能產生連帶的作用。”經過多年的時間檢驗,陳輝總結出這句話。
“以前雖然不賣茶,但是我常會送茶給顧客。”陳輝原以茶具銷售為主。對于豪爽的客戶,陳輝往往會在茶具里面配上一小罐茶,當做小禮品送給顧客。
這些茶,都是品質較好的鳳凰單叢茶。而對于買茶葉的高端客戶,陳輝經常又會送他們茶具。兩者互相結合,陳輝的客戶黏性越來越強。
當天,經常在線上聯系的客戶林先生,從深圳趕來提取購買的50套蓋碗茶具。筆者發現,這些蓋碗與其他蓋碗截然不同。整個蓋碗非常輕盈,潔白通透,蓋碗反口比普通蓋碗大2—3毫米,碗蓋設計成雙層。盡管碗中倒進滾沸的開水,但拿在手中并不會和其他蓋碗類似燙手。
這是陳輝考慮到多數消費者的痛點而自行設計的一款產品,盡管價格較之普通市面的蓋碗稍貴,但供不應求。2021年,該產品銷量超過1萬套,目前抖音上仍是爆款茶具之一。
在茶具生產中,既要敢于創新,也要勇于堅持。304食品級不銹鋼被普遍認為是更安全、更健康的水壺內壁材料,不過其生產成本遠高于其他不銹鋼,因此以往很多茶具企業在生產時并未全面應用。
葉漢鐘告訴記者,位于饒平的新功集團自創立以來,一直堅持高成本使用304不銹鋼生產產品。盡管生產成本高于同行業,沒有價格優勢,但為了給消費者提供有質量保證的產品,除了內壺,新功電熱爐的加水器、水泵、塑膠管等與水接觸的材料都用高質量的材料生產。
當然,如火如荼的消費市場里,仍存在有待突破的瓶頸。例如,當前主要生產地以楓溪區為主,潮安區茶具行業企業數量較少,仍處于無序發展的狀態;行業內仍沒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品牌;茶器消費市場需求量有待提升……
筆者在走訪中了解到,目前,潮州的砂銚消費市場上,產品多以手工制作為主,批量化生產的產品并不多。
葉漢鐘認為,一方面受制于觀念的影響,“消費者認為批量生產的產品缺乏了茶藝原有的藝術性”。
另一方面,潮州本地人品茶,藝術性追求欲望并不強烈。“而在外界消費者心中,他們認為這是高雅的,就希望作為一個高品質的生活方式,因此雖然有需求,但是總體來說量不大。”葉漢鐘說。
但是,對于茶具消費市場的潛力,葉漢鐘非常看好。他建議,隨著茶文化與單叢茶的不斷升溫,未來潮州可將茶器市場瞄準在高端定制化,凸顯產品的藝術性價值。
■特寫
沉浸式茶館體驗潮生活
經過多方的探尋,筆者得知,鳳凰單叢茶之所以被多數人遺忘,雖有多方因素,但重要原因在三點:產量小,沖泡方式較為精細復雜、二次加工交予銷售商,主觀判斷較大。
近年來,潮州市政府加大在文化方面的重視與投入,深挖潮州工夫茶文化脈絡,展示工夫茶文化精髓,推動“茶產業”與“潮文化”的深度融合發展。由近處說,便是即將舉行的2022潮州工夫茶大會;向遠處談,“圍爐觀茶·潮州工夫茶論壇”、2022國際工夫茶沖泡大賽等系列活動。
越來越多的企業和相關負責人也將潮州工夫茶文化與鳳凰單叢茶相融合,以茶文化宣傳打響鳳凰單叢茶的品牌影響力。這出現一些好的現象,廣東天池茶業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掛牌上市、廣東千庭茶葉投資有限公司打造自有品牌文化館、以潮州文化打造的載陽茶館。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2%2F0415%2F81f2b186j00rad0rs0039c000hs00npc.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style="margin: 0px auto; display: block;" />游客在載陽茶館喝茶看劇聊天,體驗潮州生活。
潮劇、潮州弦詩樂、潮州工夫茶二十一式沖泡展示、民國風情歌……位于潮州古城牌坊街的載陽茶館里歌聲悠揚。雖是工作日,仍有不少客人來此沖上一壺鳳凰單叢,喝茶看劇聊天,體驗潮州生活。
廖奕銘告訴筆者,茶館自2017年春節建成并對外營業,是潮州首家集合工夫茶藝、潮州傳統曲藝表演的地標式民國主題茶館,主打“一個可以帶走的潮州味”的消費模式。
茶館內一天會安排節目7場。一張8人座的大桌,價格不超過300元,配上一套茶館精挑細選的鳳凰單叢茶與潮州小吃,消費者可以從下午2時持續待到夜晚。
前幾年,載陽茶館一年所需的鳳凰單叢茶成本便要花費近50萬元。茶館的經營每年也不斷增長,客流慢慢穩定,并有一些團隊的合作,整體呈現出積極向好的一個趨勢。
“喝茶、聊天、看戲,是我們的歷史傳統,也是很休閑的娛樂方式。”廖奕銘稱,當前一些大城市工作節奏快,生活壓力大,多數人希望能夠使自己慢下來,而潮州便是體驗慢生活的一處好去處。“這些慕名而來喝茶看劇的游客,多數來自珠三角地區。”
通過茶館,把鳳凰單叢茶與潮劇相結合,作為一種潮州生活方式的展示窗口,讓游客沉浸式體驗。“對于游客而言,這種帶有潮州文化與地方風格的消費,體驗感就很強。”廖奕銘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