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杰群
“我這幾天一直在追劇。我自己作為原著作者也能一直追更下去,而且天天就期待18點開播。”日前,《大奉打更人》原著作者“賣報小郎君”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說。
2020年,90后作家賣報小郎君的《大奉打更人》打破諸多網文紀錄,掀起探案與仙俠結合的創作風潮。最近開播的電視劇《大奉打更人》,改編自同名小說,講述了現代打工人楊凌(王鶴棣 飾),意外進入大奉王朝,改頭換面成為一名“打更人銅鑼”——許七安。許七安運用科學知識和推理特長,破獲一樁樁離奇案件,憑借現代思想和超高的情商,“整頓”打更人職場,成為冉冉升起的新星。

在380萬字的《大奉打更人》小說中,賣報小郎君描繪了許七安在偵破數起離奇案件中的睿智機敏,展示出多種多樣的探案巧計。
創作小說前,賣報小郎君花了半年時間,抱著“備戰高考”的心態去系統學習歷史知識,研究如何寫好破案推理小說,把很多歷史上的案件都翻了一遍。

在寫《大奉打更人》時,賣報小郎君塑造許七安這個男主角時,希望他很正能量,但同時也是一個有缺點、接地氣的主角。“許七安有很多毛病,但有自己熱血的一面,骨子里有正義感,他在大是大非面前永遠不含糊。我想寫出人物思想的轉變與信念的覺醒。”
賣報小郎君設定許七安之前是警校畢業的年輕人,當過警察,然后辭職經商了。意外進入大奉王朝后,他反而重新找到了曾經當警察時候的熱血和正義。
賣報小郎君寫到“云州案”時,許七安一個人獨擋叛軍,是他在陌生世界里慢慢對這個世界的一些人和組織產生認同感,愿意為他們搏命。到后來,許七安徹底堅定了自己的道路:他不想當官了,在榮華富貴和內心的正義之中選擇了后者。這些都是賣報小郎君想表現的人物精神內核。
這位作者之所以寫許七安有很多缺點,是想讓這個角色顯得更“正常”,而不是那種樣板化的完美主角人設。“許七安表面看很擅長人情世故,但是他骨子里是從來不會向強權低頭,他有自己信奉與堅持的正義。”

當初《大奉打更人》小說連載的時候就引發讀者追更和評論,有些令賣報小郎君印象深刻。比如小說中“魏淵復活”這個情節,讀者評論有一條寫道:“世人多媚骨,唯有君如故。”“我小說寫到后面,這兩個人的信仰和精神其實從來沒有變過,所以我對這個評論記憶深刻。”像許七安鑿陣時,一個讀者寫了一句“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賣報小郎君感慨這個評價也很準確。
近幾年懸疑探案題材影視劇很多,賣報小郎君當初寫《大奉打更人》時,是把一些仙俠元素的探案融入書里面,不是本格推理。“但是融入了那些超凡手段之后,寫探案更難,我寫得很痛苦,要努力讓探案過程、破案過程邏輯自洽,這就是跟常規探案不一樣的地方。”
由于是網文連載,別人要寫一個月的案子,賣報小郎君只有兩天的時間寫,要耗費的精力跟腦力就是別人的幾十倍。寫探案小說不是寫爽文,不能有邏輯漏洞,同時這個案子還得跟后續那些案子形成隱性的結合,埋好伏筆。“這對我腦力的壓榨非常大,是很痛苦的過程。”
他認為,《大奉打更人》這本書主要的基調是懸疑解密,探案是前200萬字的內容,很多案子形成一場局,一直到200萬字,把以前案子的細節伏筆都填好。后面近200萬字就是對書中世界觀的解密了,涉及很多高層次的布局。
許七安在故事中有明顯的“成長線”,賣報小郎君覺得,這個主角對職場年輕人也有一定啟發。“許七安因為業務能力強,才能成為打更人、平步青云。說明,只要能力強,你在哪里都能夠起來,才能安身立命。”
另外,許七安人際交往能力對他的職場很有幫助。賣報小郎君提到,他的新作《靈境行者》和《大奉打更人》主角有一些相似屬性,比如他倆的人際交往能力比較強,骨子里又有自己的堅持。許七安是“熱血+正義”,張元清是“偏激+熱血”,但是他們倆都很擅長人際交往,“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江湖是人情世故”。
在賣報小郎君看來,網文小說得有自己的精神內核,不能只寫純爽文。“網文小說要具備一定文學屬性,向讀者傳播一種正向的價值觀。”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