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頌文年終大劇《清明上河圖密碼》高燃來襲!
在2015年,一位作家想要寫一部懸疑小說,但是卻不知道如何下筆。
然而,當他看到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后,腦海里瞬間有了靈感來源。
沒想到,這位作家在這幅畫里,看到了一條懸疑線。
他仔細觀察《清明上河圖》,將圖中824位人物,塑造成了自己故事中的主角,每個人有名有姓。
而在這824個人物中,有平民、官吏、商販、間諜、刺客......
表面上看,儼然一副太平盛世,事實上,背后卻危機四伏。
而在畫面正中央,舟楫相連的汴河上,一艘看似普通的客船正要穿過虹橋,而由于來不及降下桅桿,船似乎就要撞上虹橋。
一片混亂之中,賊影閃過,一陣煙霧襲來,待到煙霧散去,客船上竟出現了15具尸體,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沒想到,這部小說里的故事,被拍成了電視劇,終于與觀眾見面了。
《清明上河圖密碼》,絕對是今年古裝懸疑劇的一個大招。
央視開播,直接排面拉滿。
在數據統計平臺上,該劇輕松拿下了熱度、熱播、收視三個第一。
整部劇的質量,在當下的國產劇市場,是爆款無疑。
看了前2集,七哥終于發現了這部劇之所以爆火的三個秘密。
第一個秘密——傳統文化的審美。
跟以往古裝懸疑劇不同的是,《清明上河圖密碼》沒有架空歷史背景,而是取材于北宋時期。
正因為如此,在故事中隨處可見古典美學和傳統文化的魅力。
故事的發生地,在北宋時期都城東京。
鏡頭中都城被山水環繞、河道交錯,城內亭臺樓閣隱現著古老的韻味。
而在市集上,有做生意的商賈,有看街景的士紳,有騎馬的官吏,有叫賣的小販,有身負背簍的行腳僧人,有問路的外鄉游客....
而道路兩旁的屋宇鱗次櫛比,有茶坊、酒肆、肉鋪、廟宇等等。
大的商店門首還扎“彩樓歡門”,懸掛市招旗幟,招攬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
至于趙不尤(張頌文 飾)和溫悅( 飾)生活的小屋,在細膩的描繪下具有古人的情趣。
從桌椅的樣式到房屋的布置,再到院落的格局....每一個細節,都符合北宋年間古人的審美細節。
短短幾個鏡頭,不僅讓觀眾仿佛身臨其境,而且好像讓“清明上河圖”活了起來,充滿了人間煙火氣。
第二個秘密——懸疑氛圍濃厚的故事。
故事一開場,就沒有故弄玄虛,直接擺出了一個大案。
熱鬧非凡的汴河上,一團迷霧襲來,眾目睽睽下的梅船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
等煙消云散之時,15條人命出現在橋下。
而現場還留下了八個血字:替天行道,貪豬待宰。
很快,身為大理寺最底層的貼書小吏趙不尤,發現了這起案件的關鍵線索:梅船案跟15年前的一起案件有關聯。
沒過多久,趙不尤發現,當日失蹤的梅船,恰好被張擇端畫入了《清明上河圖》的畫中。
于是一場驚天的大陰謀,就此浮出了水面。
趙不尤一家人,就這樣被卷入了這場大案中,開啟了一場破解懸案的奇妙之旅。
第三個秘密——以家為中心的喜劇。
《清明上河圖密碼》不僅懸疑氛圍濃厚,而且主線之下,還有一條以家為中心的喜劇線。
比如,張頌文飾演張頌文,是個十足的小人物。
人到中年郁郁不得志,靠著記憶好的能力,在大理寺勉強混口飯吃。
開場就被人欺負,突出了一個慫。
而白百何飾演的溫悅,則是反差感十足的人設。
表面上,是個普通的家庭主婦,事實上,背后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手上功夫了得。
這種反差感的人設,看起來非常的爽。
夫妻倆平日里吵吵鬧鬧,但也其樂融融。
除此之外,還有林家川的職場打工人的人設。
的惡女賽道....
從故事到角色,雙重的視覺感受,越看越過癮。
不得不說,作為一部懸疑劇,《清明上河圖密碼》的前兩集看下去,一點也不感覺到累。
盡管敘事節奏很快,但是卻一點也不燒腦,看得十分輕松。
總的來說,《清明上河圖密碼》各方面都漸入佳境,完全值得一看。
無論是不是劇荒,這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懸疑劇。
有時間的話,大家不妨可以追一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