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2%2F0214%2F7b2011a6j00r79y8b04k4c0060o03duc.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alt="" style="text-align: center; margin: 0px auto; display: block;" />
近年來,新金融一詞在寧波流行。新金融,是指金融要素市場化、金融主體多元化、金融產品的快速迭代過程中所發生的現象。這種變化,使得傳統金融業版圖日顯模糊,促使傳統金融業與互聯網技術,通過優化資源配置與技術創新,產生出新的金融生態,金融服務模式與金融創新產品。
2020年8月14日,浙江省寧波市召開全國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推進大會。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在大會上的致辭:“近年來,我國普惠金融發展取得長足進步,寧波區位優勢、產業鏈優勢突出,經過前期積極探索,在金融基礎設施、普惠金融信用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小微民營企業和外貿企業融資模式創新方面具有良好基礎,開展普惠金融大有可為。”
會上,建設銀行總行相關領導作為四大國有銀行唯一代表出席致辭,并在大會上與寧波市政府簽訂普惠金融合作協議。
一
寧波是長三角經濟發展的重要地區,又是全國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示范區。如何以普惠金融的春雨,助力寧波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讓成長性好又有市場發展前景的一大批小微企業,在初創期就能享受普惠金融的甘霖,從而支持眾多小微企業做大做強,來引領城鄉經濟協同發展。是身處全國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的建設銀行寧波市分行,需要長期實踐和探索的課題。
“只有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真正讓金融回歸服務實體經濟、服務百姓安居樂業的本源,才能讓我們突破思維邊界、以金融科技力量跑出普惠加速度,才能最終實現普惠金融事業的可持續發展。”“金融是國之重器。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金融在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多次強調,‘要改善金融服務,疏通金融進入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小微企業的管道’‘如何讓金融市場在保持穩定的同時有效服務實體經濟,仍然是各國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這些重要論述,既是我們做好金融工作、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遵循,也是新時代背景下黨中央給金融人的一場歷史性‘考試’。而我們就是其中的一個應試考生。”
寧波建行人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努力的。
分行把普惠金融戰略作為“一把手”工程,專門設立了普惠金融事業部。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鄉村振興戰略發展,對內加強體制機制建設,完善激勵考核方案,提升人員隊伍素質,優化普惠金融服務中心作業流程,提升普惠金融服務質效。
分行對外強化平臺經營,廣泛嵌入政府部門、小微園區等源頭場景,深化“惠懂你”APP平臺出海。打造數字普惠,依托自身研發的新一代核心技術系統,接入征信、稅務、工商、海關、司法等幾十項公共信息平臺數據資源,為客戶精準“畫像”。
分行承建寧波市普惠金融信用信息服務平臺,創新“甬葉云貸”2.0,推出“甬興農貸”、“鄉村農擔貸”、“甬橘貸”、“甬漁貸”產品布局農業農村市場,為豐富多元化金融供給體系和普惠金融發展模式提供有力支持。
分行圍繞服務“雙小”,推動經營部門聯動協同,有效承接市場需求,廣泛調動各基層機構力量,對全行131個網點開展扁平化、精細化管理,已實現網點普惠金融業務開辦率100%。
經過3年多的不斷努力和探索,分行普惠金融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普惠金融業務量實現了大跨越。目前,全行普惠金融貸款總量達243億元,2021年新增87億元,名列市場前位,多次受到當地政府和人行、監管機構的表揚。
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去年,寧波一家紡織機械企業因業務增長,急需一筆資金采購原材料及設備。在新金融行動中,分行所屬的鄞州支行客戶經理,了解到企業的融資需求后,主動與企業對接。考慮到企業實際經營情況及上年納稅情況,客戶經理上門指導企業,通過一站式信貸服務平臺“建行惠懂你”APP,在線辦理了額度100萬元的“云稅貸”業務。“這是一款純信用的信貸產品,秒申秒貸,按日計息,可隨借隨還,正符合了企業當下的需求。”企業負責人說。
隨著經濟快速復蘇,寧波康茂醫療器械科技有限公司訂單量猛增,但資金出現缺口,分行客戶經理聞訊主動上門對接服務,根據企業訂單合同予以授信266萬元,并及時投放,企業有了新鮮血液,可以開足馬力生產,銷售業績連創新高。
去年初,主營銅線材制造的寧波海洋銅業有限公司也遇到了訂單與資金的矛盾,分行客戶服務團隊到企業走訪,發現其用電量較大,便主動上門進行“云電貸”產品推介,現場指導企業通過“惠懂你”APP,成功申請到100萬元的“云電貸”額度。公司負責人對建行這款無需抵押的信貸產品,贊許有加。
以新金融行動,破解制造業企業融資難,分行一直在探索。分行通過建立產業綠色通道,提升企業授信審批效率,特別是對先進制造業企業在準入、項目評估、授信審批、行業限額等方面推出一系列優惠政策,提升審批流程效率。又分類施策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對于臨時經營困難,但經營可持續、發展有前景的客戶,不盲目抽貸、壓貸,通過合理手段緩解企業資金壓力,幫助理企業渡過困難期。
疫情期間,分行加強政策宣傳引導,通過延長還款期限、加大續貸支持,主動為1500多戶小微企業紓解困難,給予小微企業減費讓利4000多萬元。
寧波有眾多的外向型小微外貿企業,分行創新信貸產品,以“甬貿貸”、“跨境快貸”系列純信用、全線上的大數據普惠貿易融資產品,通過“結算+交易+普惠金融”的套餐服務,有效降低小微外匯客戶成本,加大出口貿易融資授信比例,便利化融資手續,服務出口中小企業。目前,全行跨境快貸投放客戶近500戶,支持企業貸款近40億美元。
在全國,寧波雖是富庶地區,但鄉村發展不平衡,普惠金融如何助力鄉村振興?分行以新金融實踐為抓手,服務小分隊通過深入村頭田間,走訪調研“三農”需求,認為必須以“科技、共享、普惠”入手,來提供建行解決方案。同時,需要依托鄉鎮網點作為觸角,抓住“山”和“海”做好深度文章,不斷通過新金融實踐,才能探索出一條適合寧波特點的鄉村振興新路子,真正把中央、總行、寧波市委市政府和總行黨委關于鄉村振興的要求落到實處。
據了解,目前分行為支持包括當地名特優產品在內的鄉村振興的涉農貸款余額420多億元,普惠金融貸款余額突破212億元,惠及17000多戶。
黃亞芳,是寧波市分行普惠金融事業部總經理,作為普惠金融踐行者,對此最有體會。她說:“普惠金融就是將科技屬性、普惠屬性、共享屬性和傳統的金融屬性結合起來,來服務大多數人而不是少數人,我們堅持做到經營下沉、客戶下沉、服務下沉,牽手‘雙小’,不看計劃看市場,推進共同富裕。”
二
2021年3月13日,浙江省委常委、寧波市市委書記彭佳學在肯定寧波市分行新金融行動的同時,還在專題書面匯報件上作出批示:“過去一年,建設銀行寧波市分行以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為全市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圓滿完成“十三五”目標任務作出了重要貢獻。”
領導的批示是肯定,更是鞭策。
在寧波開展普惠金融改革試驗試點,是中央賦予的一項重大改革創新舉措。怎樣做實做新做出特色見成效?寧波市分行以金融科技賦能跑出普惠加速度,以持續創新打造建行普惠特色,以履行社會責任彰顯建行擔當,以歸零心態重整行裝再出發。
工商界是寧波小微企業聯系的橋梁和紐帶。近年來,分支行與各級工商聯機構多次聯合舉辦金融服務沙龍、融資對接會、金融稅法知識培訓等活動,惠及上萬家民營企業,面向小微企業累計投放貸款逾600多億元。“春耕行動”大走訪中,分、支行走訪工商聯及商會高層上百次,成功為55家資金緊張的小微企業,新增授信7500多萬元。
新金融行動的觸角,可以延伸很廣,比如初創期的科創企業。這幾年科創企業發展在寧波形成熱潮,如何找到那些真正具有創新能力、高質量的企業,實現科技與金融的完美結合,成為寧波市分行新金融實踐者的迫切愿望。
寧波市分行作為為試點工作成績最突出的分行。根據“科創評價”的大數據,快速建立了科創企業白名單儲備庫,實行名單制營銷管理。根據名單,按圖索驥,分行對轄區內T5以上890多家科技企業走訪全覆蓋,其中分行領導親自掛帥走訪了全部T3級以上企業120多家。至6月末試點結束,分行新增了授信客戶70多戶,授信額度達40多億元,超額完成總行20戶目標,其中重點企業新增授信近40戶,T3以上企業新增授信近10戶。科技企業貸款余額100多億元,較年初新增近15億元。
“大多數科創企業對資金的需求并不大,分行在推廣應用‘科創評價’后,讓資金短缺的科創企業初創時得到了信貸資金的支持,如同缺水的魚塘,注入了源頭活水,水歡魚躍。”分行公司業務部副總經理洪詩茜說。關于“技術流”評價體系的應用,做過多年客戶經理的洪詩茜,臉上寫滿了成就感。“在服務科技企業的道路上,‘科創評價’的創新及應用,順應了時代科技潮流,讓我們的客戶經理有了鷹一樣的眼睛,能夠精準識別,加上豹一樣的速度,實現高效服務,使得建行成為科創企業值得信賴的伙伴。”
三
《中國普惠金融創新報告(2020)》指出:普惠金融發展的目標是建立一個生機勃勃的廣義普惠金融生態系統,進而更好地發揮各種金融功能,包容小微企業、“三農”、社會低收入群體等特殊群體。
田國立董事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新金融的探索實踐,使我們深切認識到,金融不應該去追求金字塔尖上虛假的繁榮,而要關注金字塔底下真實的萬家憂樂。金融不應該是‘高大上’的貴族話題,它關系到百姓居家生計、柴米油鹽。”“未來金融,必將是‘得草根者得天下’。我們要看到時代發展的大勢。”
“致廣大而盡精微”。寧波市分行在普惠金融實踐中,以立足機會平等要求和商業可持續原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包括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貧困人群和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一句話,就是金融機構力所能及的普羅大眾服務,這是職能,更是一個國有大行的社會責任。
2021年10月14日《人民日報》報道寧波市分行所屬的鎮海茗園支行“一場以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為主題的普及金融知識宣傳活動”:不久前,建行鎮海茗園支行工作人員向來往的鎮海茗園社區老年居民朋友介紹當前常見的詐騙方式以及應對的防范措施,教會如何辨認真假,告知如何保護好自己的個人金融信息。網點周邊社區、醫院多,老年客戶數量較多,養老金融服務需求大。基于此,支行立足于服務長者,致力于打造“銀齡幸福+”養老金融服務樣板,不僅通過與社區聯動定期開展金融知識宣傳服務,還創新性地在網點內設置長者服務專區,通過增加尊老、敬老、助老、孝老元素,配備便民藥箱、雨具、口罩和老年人喜歡的書籍。針對老年客戶不容易識別電信詐騙的特點,老年人在網點辦理轉賬業務時,這里的員工習慣多問一句:“和收款人是什么關系?轉賬用途是否清楚?”“多問一句”成為員工的習慣動作,初衷只有一個——幫助老人們守好“錢袋子”。為了讓廳堂服務更走心,網點還會定期舉辦反假、投資理財、防詐騙等方面的金融知識普及宣傳,做老年人的知心人。
2021年11月11日《南方周末》刊文:10月26日,寧波余姚市43名環衛工人獲得了一份特殊的“禮物”,他們以遠低于市場價格的租金簽約入住了建融家園勞動者之家,從此告別了逼仄的蝸居環境。在繁忙的城市有了全新的安自之所。這一天是浙江省第25個環衛工人節。多數人大概不會想到,為環衛工人送上這份節日禮物的會是中國建設銀行。
《南方周末》文章的背后,就是建設銀行寧波市分行廣義普惠金融的一個有效實踐。
寧波市分行新金融實踐,還包括與多個高星級小微園區簽署“伙伴銀行”合作協議,建立“金融顧問”服務團隊和“分行—支行—網點”快速交流響應機制,為小微園區入駐企業提供專屬金融服務。以自身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源連接優勢,用“創業者港灣”服務品牌,為園區小微企業提供包括信貸融資、產業對接、輔導培訓等綜合服務;運用區塊鏈技術創新推出“民工惠”業務,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老大難”問題,幫助約3萬多人次農民工及時獲得工資;各個網點的勞動者港灣,“勞動者港灣 因愛停靠”,“累了能歇腳、渴了能喝水、沒電能充電、飯涼能加熱”,家喻戶曉;還有專屬服務甬城復退軍人的崇軍卡、創業創新青年人群的甬江精英人才卡和大學生校園卡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