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節的現場為什么有個網吧?
“我剛發現那邊有個網吧,要不要去開一局?”
這段對話并不是發生在某個大學寢室或者老友飯局,而是上周的石家莊草莓音樂節上。
這個被樂迷們稱為“網吧”的地方,位于整塊場地的一側,門口的空地上寫著它的名字:Game House。

這是草莓音樂節第二次在音樂節上開設Game House活動。它的本質其實很簡單,就是一個迷你游戲展,只不過開在了音樂節上。
作為一個并不資深的樂迷,我在參加過的六七次音樂節上一般分為兩種狀態:如果等來了自己最想聽的那支樂隊,那就拼著老命往前占個好位置,盡可能近距離地觀看樂手們的實況演奏;
但其余的大部分時間里,我和朋友們都是不爭不搶地坐在遠離舞臺的草地上,把臺上樂隊的演唱當做背景音樂,在野餐墊上和朋友百無聊賴地聊天、打牌、玩玩NS。
但一整天都坐在一處,天會聊干、牌會打累、NS也會沒電,那時候我就在想,既然大部分時候音樂節都像一個公園一樣,如果現場有個棋牌室、游戲廳之類的就好了。

這次去草莓也帶上了牌
所以我完全不疑惑“為什么音樂節上要有個游戲展”——這就是我在樂迷和玩家的雙重身份下真實的需求。唯一讓我沒想到的是,他們直接跳過了我想象中的那一環,直接辦了一場迷你游戲展。
這場小型游戲展的規模不大,展出的七八個游戲都是由發行商Gamirror Games帶來的獨立游戲。其中知名度最大的,可能也就是《忍者神龜:施萊德的復仇》。

棚外大屏上播放的游戲畫面也吸引了不少小朋友圍觀
這個迷你游戲展并不只展出最新的或未發售的游戲:《忍者神龜:施萊德的復仇》就是2022年發行的游戲。
現場除了《只有姐姐的世界》和《亞麗亞的倒影》這兩款游戲未發售,其他大多數游戲都已發售。我問了問現場的工作人員,他說這場Game House的選品標準并不是有沒有發售,而是“適不適合在出現在音樂節上”。
考慮到音樂節上的樂迷中平時接觸游戲的不算多,他們選擇了《失物招領有限公司》這種易上手的游戲,而《忍者神龜》這樣的合作闖關游戲能讓樂迷們交流互動,《亡者之地》這種進階游戲還能給樂迷上上強度。總的來說,這是一場更面向非資深玩家群體的游戲展。

音樂節的第一天下午,我剛到Game House時人并不多。有好幾個游戲的試玩區都是空著的,門口的蓋章處也不需要排隊。
這樣的狀況在我的預料之中,一方面是因為當時還有大批樂迷還沒入場,另一方面則是到場樂迷還沒發現這個藏在場地一側的小棚,只注意到了場地正前方舞臺上的樂隊主角。

Game House和三個主舞臺遙相呼應
直到當天下午,一場大雨突然降臨。
當時我正在玩著《失物招領有限公司》。這是個“找茬游戲”,所以我始終全神貫注地盯著屏幕,完全沒注意到因為這場雨大批樂迷來到了“Game House”這個臨時港灣里避雨。等我打完一關回過神才發現,背后已經圍了好幾圈人,而且都已經躍躍欲試。
或許正是因為這場大雨——當然也可能是因為樂隊試玩、名人對談等環節的宣傳,音樂節第二天的Game House前排起了長隊,迎來了大批樂迷的光顧。

他們有的系著紅圍巾,有的穿著海魂衫,還有的戴著“不搖滾毋寧死”的袖章,但都專心致志地玩著獨立游戲。看著這樣的場景,我總有種走錯片場的錯位感,但又能立馬感知到它的鮮活。

或許在大雨降下的那天,很多人走進這個陌生的小棚,只是因為這里剛好能讓他們避避雨。但走出小棚之后,一定有人對這個他們了解不多的領域萌生了興趣——就像圍在我背后的那群躍躍欲試的樂迷一樣。
石家莊的雨在第二天就停了,但就算沒有雨,這場音樂節上的游戲展仍然像一個臨時港灣。樂迷和玩家這兩重本不需要界定太清楚的身份逐漸模糊,Game House里的人玩著游戲,室外的人隨著音樂搖動,舞臺上的樂隊們也如常演奏著,大家都面帶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