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由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北京數字三農科技聯合發起,首席合作伙伴云天化股份大力支持的豐收全景全媒體宣推活動——“2025豐收中國萬里行”以“長江兩岸 智繪豐景”為主題,展現宜賓、昭通等地的特色農業創新發展成果,呈現科技助力傳統產業、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本次活動通過豐收中國萬里行、中國三農發布、農視網等三十余個平臺全網同步直播,據不完全統計,直播總觀看量達926.8萬人次。
科技助力傳統產業 繪就長江農耕圖景
在宜賓高縣慶嶺糧油現代農業園區,主播帶領觀眾探訪“天府糧倉”示范區。園區推廣“水稻+油菜”“高粱+蔬菜”糧經復合種植模式,農業機械化率達98%。糧菜輪作基地成為宜賓首個供港蔬菜基地,西蘭苔成功走進香港,走向更廣闊的市場。高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李強在活動中介紹說:“高縣以糧油、蠶桑、茶葉為主的‘4+2’農業產業正繪就現代農業精彩畫卷。”

圖:高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李強(左二)
非遺技藝煥發新生 文化基因激活產業動能
在川紅集團非遺工坊,非遺傳承人展示百年“川紅工夫”制茶技藝,企業更是將傳統揉捻、發酵工藝與現代自動化生產線結合,開發茶酒融合產品,擦亮“川紅工夫”金字招牌。翠屏區碎米芽菜非遺工坊則通過“三腌兩攪”古法技藝與標準化車間聯動,推動這一被譽為“四川四大腌菜之一”的小咸菜發展壯大、走向海外市場。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思坡醋以“108味中草藥制曲、日曬夜露”工藝聞名,主播深入曬場與淋醋工坊,揭秘百道工序背后的匠心。思坡醋業聯合高校歷經四年研發的醋蛋原液獲國家發明專利,將創新轉化為不同口味的醋蛋液產品打造為時尚飲品。
綠色科技護航農業 長江兩岸共慶豐收

圖:宜賓特色“半邊紅”李子

圖:昭通青花椒
在李子種植園區和萬畝花椒基地,依托云天化的科技支撐,園區通過優質肥料和全程作物營養解決方案,幫助農民實現增產增收。

圖:水富云天化中央控制室
水富市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港”,在水富云天化工廠,主播帶領觀眾探訪了這座現代化企業的創新實踐。云南水富云天化有限公司欒德強在介紹工廠中也提到,從新中國第一批尿素的歷史積淀,到中央控制室的智能化管理,水富云天化始終致力于綠色制造與科技創新,依托水富港樞紐優勢,產品通過鐵路、公路、水路輻射長江經濟帶,成為連接工廠與農田的綠色動脈。
豐收市集展長江物產 多元產業聚振興活力

圖:翠屏區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吳靜(左)參與豐收市集
活動尾聲,主播齊聚“豐收市集”,川紅工夫茶、思坡醋、碎米芽菜、供港蔬菜等30余種特色產品集中亮相。翠屏區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吳靜在豐收市集上詳細介紹了清香四溢的宜賓早茶、風味獨特的“宜賓燃面”“宜賓芽菜”、以及酸香醇厚的思坡醋,生動傳遞了翠屏區的農業魅力。

圖:云南云天化農資連鎖有限公司滇東大區總經理王永波(左)
云南云天化農資連鎖有限公司滇東大區總經理王永波出席豐收市集并表示:“農業現代化離不開科技創新,更需要扎根土地的實干精神。云天化持續推進‘三綠’工程建設,建設綠色礦山、打造綠色工廠、生產綠色產品,圍繞增產提質、減碳環保、智能高效、減肥增效方面進行產品創新,豐富的產品體系讓作物高產的同時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本次“豐收中國萬里行”以長江經濟帶為軸,全景式展現了從“天府糧倉”的智慧耕作到非遺工坊的匠心傳承,以及從科技賦能的果園椒林到綠色工廠的創新實踐的豐碩成果。接下來,豐收中國萬里行將深入雅安、眉山等地,持續展示長江經濟帶上科技賦能、文化鑄魂、產業興旺的現代農業發展新路徑。


